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安徽粮食价格缘何快速上涨

发布时间:2010-07-17

  粮价乃“百价之基”。今年以来,安徽省的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社会关注。那么,粮价运行的后期走势将会怎样?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日前做出的分析认为:政策影响、成本推动与上涨预期是推动粮价上涨的主因。今年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对总体价格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调控。

粮价涨幅偏大偏快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分析,自2006年以来,安徽省的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今年1~4月的涨幅又出现了新高,与2005年相比,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29.6%。从运行态势看,粮价呈现涨幅偏大、涨速偏快的特点。

据悉,2009年,虽然安徽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负增长,但粮食价格仍然上涨了7.3%。在此基础上,今年1-4月,安徽省粮食价格继续攀升,累计上涨了8.5%,比2009年同期涨幅高1.6个百分点,涨幅为2005年以来各季度的新高。

从环比看,今年各月均为正增长,一、二月涨幅相对较缓,分别为0.6%和0.9%,三、四月涨速加快,分别上涨了1.3%和1.2%。分类别看,大米上涨了9.8%,面粉上涨了6.3%,粮食制品上涨了5.4%,其他粮食品种上涨了7.6% 。

三大因素影响粮价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分析认为,粮价上涨,是政策影响、成本推动与上涨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悉,我国从2004年以来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年2月到2009 年1月,国家三次提高小麦和水稻的收购价格,2010年再次提高小麦和水稻的收购价。收购价格的提高,相应带动了粮食市场消费价格的攀升。

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必然会推动粮价的提升;另一方面,零售企业进货成本也在上升。此外,目前影响粮价的主要是供给,由于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去年秋后及今年低温天气对粮食供给影响较大,继大旱、大雪之后的倒春寒,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后期影响大于当前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分析认为,从影响程度看,后期影响大于当前。作为基础产品的粮价持续上涨,其他农产品价格也会相应上涨,从而推动整个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扬。

在今年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仍存在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的判断,主要是基于: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但意味着粮价提高的合理性,还预示着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即使国家不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价仍将因为市场动力而上涨。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