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通辽玉米芯有大作用 创造财富拉动玉米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0-07-27

    科尔沁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在年20亿斤以上,一直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26万亩,占该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8%;玉米总产量达到21.6亿斤,占该区粮食总产量的99%。

     玉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副产品。据介绍,以1亩地产玉米芯1000斤计算,仅2009年科尔沁区就生产出玉米芯22.6亿斤。

     过去,大量的玉米芯被白白烧掉。然而,随着2007年科尔沁区被自治区财政厅列为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旗县(区),这一状况得到大大改观。该区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支农资金整合的平台,将其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玉米芯作为制作食用菌菌棒的优质原料,被派上了大用场。现在,每斤0.2元左右的玉米芯做成菌棒,生产食用菌,可为农民带来至少2元的收入。通辽市科尔沁区整合支农资金,拉长玉米产业链,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该产业 年产值达2.8亿元,带动1500户农民增收,户均增收2万元。


     在通辽市大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厂化出菇车间,记者看到,在智能化温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摆满了用玉米芯做成的菌棒,每个菌棒上都长出了杏鲍菇。

     该公司总经理陈喜江介绍说,玉米芯每斤在0.2元至0.3元之间。每个菌棒需要0.7斤玉米芯,再加上一些干料,总的成本在1.3元左右。每个菌棒可出鲜杏鲍菇0.4斤,可卖到2.4元左右,刨去成本,净赚1元左右。已出菇的菌棒再以每个0.5元的价钱卖给农户,在大棚里二次出菇,农户每棒能净赚2元左右。最后,菌棒晒干后,还可加工成燃料。

      目前,科尔沁区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可四季生产食用菌的智能化生产车间210座,各种日光温室菇棚1500栋。在该区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塞外菌业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从2006年起步,年加工能力已达10万吨,2009年创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公司带动1000多户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户均收入达到四五万元。

      为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科尔沁区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土地整理、农村户用沼气、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等支农资金,重点向食用菌产业项目区倾斜。几年来,该区共争取自治区和市级扶持资金2300万元,整合各类支农资金5000万元以上,全部用于食用菌生产所必需的设施农业配套建设。

      据介绍,该区对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新产品加工生产线和2.1万平方米工厂化示范区建设给予支持;对食用菌产业化基地建设给予补贴,农户每建一座日光温室菇棚补助0.2万元,低温菇棚补贴0.1万元,对食用菌专业小区的打井、上电、道路建设给予专项补助;对农户建菇棚贷款进行两年期的财政贴息支持;对菌种、菌棒生产给予补助,每生产1标准棒,财政给予菌种补贴0.2元;对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给予必要的扶持,等等。

     支农资金整合,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尔沁区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由2006年的500亩扩大到现在的3500 亩,种植农户由200户发展到1500户,食用菌生产量由200万棒、200万斤增加到4200万棒、4000万斤。

     科尔沁区副区长管长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该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就是发挥当地玉米多的优势,拉长了玉米产业链。随着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在该区的实施,在促进玉米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食用菌产业将得到更多的原料。科尔沁区计划以每年2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四季生产的工厂化出菇车间,到2011年可新增产量2.4万吨,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预计到2012 年,可带动3万户农民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及相关产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据介绍,从2008年起,科尔沁区被自治区列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玉米产业项目旗县(区),以推广应用低压管灌节水灌溉技术为主要措施,三年来建设了14.7万亩项目区。2009年的测产结果表明,项目区玉米亩产比非项目区提高760斤以上,基本达到2000斤,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不起眼的玉米芯拉动了整个玉米产业链。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