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四部门联合出文件严管小麦出库难问题

发布时间:2010-09-07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普通麦价上涨了一成有余。据农业部监测,6月份,白麦、红麦、混合麦的国有企业月底收购价分别比月初涨3.5%、5%、5%;7月,上述三项数据分别为:2.47%、0.94%、2.98%。

      和收购市场“抢小麦”的火爆场面不同,近几个月来小麦拍卖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近3个月来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结果,成交率超过10%的次数寥寥无几。

      一位粮食加工厂的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因为出库比较麻烦,这边着急要货,那边可能很久都不出了库。一些粮库常常找各种借口拖延粮食出库的时间,因为以收购、保管粮食为主要收入的粮库,主观上缺乏出库动力。”

     倘若出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立即停止向其拨付费用利息补贴,取消其政策性粮食收储资格,三年内不得从事政策性粮食收购、储存等业务,限期收回政策性粮食贷款,并公开予以通报。

      据悉,由于中储粮直属库仓容有限,国家收储的粮食大部分存放在直属库以外的其他承储库。业内人士表示,“出库难”的问题主要源于代储库的管理不到位。

      一位中储粮系统的内部人士表示,以中储粮原阳直属库为例,管辖范围内的三个县去年总共收购约50万吨小麦,而由直属库收购的比例不足1/10。原阳直属库的仓容是11万吨,如果仅靠直属库自身的力量新增仓容,资金压力非常大,每新增1万吨仓容需要耗资200多万元。为了加强对代储库的监管,目前中储粮在多个县都设立了监管办事处,同时,希望将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粮库直接纳入直属库,但实现起来都比较困难。

      在中储粮的“代收代储”队伍中,有不少是以前国有粮食系统下属的国有粮库,以及各个乡镇所属的粮管所,中储粮并不能掌管他们的“乌纱帽”,也导致代储库监管难度较大。

       为应对目前出现的代储库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昨天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严肃纪律切实做好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将对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出库负总责。《通知》强调,中储粮直属库以外其他承储企业出库中违法违规,承担直接监管责任的中储粮直属库监管不到位的,也要追究中储粮直属库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通知》还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要督促承储企业认真履行销售合同,“除不可抗力原因并经有关部门确认外,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拖延出库”,“严禁以任何名目向买方额外收取或索要其他费用,变相抬高出库价格,增加买方负担”。

       此次四部门联合发出文件,力在解决小麦出库难的问题,根源还在于今年要对小麦价格进行严格控制。出库难,小麦价格势必难以调控,解决了出库难的问题,小麦价格控制起来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但是此文件下来效果如何,还须等待时间的检验。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