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来放养 土鸡变凤凰
在青林经营所22林班1小班的管护经营区生态养殖场,举目四望,只见满山都是羽毛鲜艳的散养鸡,生活在空气清新的树林里,吃着草籽、小虫、蚂蚱等天然食物和玉米面搭配的饲料,喝着山泉水,靠中草药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有的在自由嬉戏玩耍,有的在林间觅食,有的在林荫下睡大觉,有几只淘气的小鸡还飞到1米多高的树上四处观望。
养鸡场主人朱岚清正忙着拌鸡饲料。今年刚刚40岁的朱岚清一脸骄傲地告诉记者,他以前是做生意的,曾经下过煤矿当过矿工,2006年,我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启动后,他和哥哥承包了双丰林业局青林经营所22林班1小班占地10余公顷森林管护经营区。看到茂密的森林和林内生长的绿草及野果,他和哥哥商量在承包的管护经营区内散养本地鸡。意见一提出,家里人就有提出反对意见的,在林子里养鸡那不是给其他动物养的吗。那时他们经常在林子里看到黄鼠狼、老鹰等肉食动物。何况又不懂养鸡技术,怎么能在林子里养鸡?但是创业的梦想促使他抱着试着干的想法,于是说服了妻子和哥哥,从绥化购买了2000只鸡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不懂养鸡技术,买回不久,鸡雏就得了疾病,看到一只只死去和被黄鼠狼及老鹰吃掉的鸡,他们束手无策,当年卖出不到1000只,出栏时鸡的市场价是每只40—50元,卖了鸡后刚够本钱。当时家人和朋友都劝说他不要再发展养鸡业,可是倔强的他并没有气馁。2007年,他又从绥化等地购买了近3000只鸡雏,为了掌握更多技术,他买来养鸡方面的书,边学边干,不懂的就向专家请教,缺资金向亲朋好友借,自己既当老板,又当打工仔。
谈起在林间散养鸡的难处,朱岚清说,鸡雏刚买回来时需要放在暖和的室内喂养,那时的鸡雏都喜欢聚集在一起,如果不看着,有的鸡雏就会被鸡群压死。鸡雏刚购进时他和家人24小时轮班看守,每半小时就得将聚集在一起的鸡雏用手分开。在室内养到一个多月才能将鸡雏放到林间散养,在林间养鸡最难是遇到雨天,一到雨天,他们就全家穿着雨衣到林间往回赶鸡,由于去年冬天雪大,加上鸡场四周是小河,今年开春后融化的雪水不断流进鸡场,当时鸡场全部被水淹没,鸡雏被水淹死几百只。交谈中朱岚清告诉工人该放炮了,记者不解,朱岚清说现在每天他们都要在林间放10多个鞭炮(二踢脚),是为了吓走来抓鸡的老鹰,即使这样,每天也有4—5只鸡被老鹰和林子里的黄鼠狼吃掉
朱岚清说,自他开始养鸡,双丰林业局领导就没少帮助他,还帮他请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教他养鸡技术,帮他引进鸡雏种苗,现在一个大规模的养鸡场已经形成。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学习,他编制了散养鸡的记录簿,把不同品种的鸡雏都登记造册,每天定时记录散养鸡的生长情况,根据时间、气候、环境的不同来掌握散养鸡的成长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他从几十种中药中确定了3种对散养鸡具有防疫、保健、治疗的中草药,并配制成方。他还记录了上万字的散养鸡的资料,详细介绍了散养鸡的基础知识、饲料选择、饲养技术、疾病防治等知识。
现在的朱岚清成了地地道道的养鸡专家。他积累的这些经验,对散养鸡相当管用。在散养鸡疾病防治上,他对这些鸡进行中药喂养,在玉米面里拌进黄芩、板蓝根等中草药。他散养的鸡从来不打预防针,也不会生病,鸡的体质特别好。朱岚清说,散养鸡不像家养鸡50多天就卖出,散养鸡需要喂养8个月才能出售,由于鸡每天在林间奔跑,一只只都长得精瘦,最大的一只鸡只有1.5公斤左右,一般一只鸡只有1公斤左右,但散养鸡口感非常好,是纯绿色食品。谈笑间,已经到中午11点了,“鸡该吃食了”,朱岚清走到鸡舍旁边的工作室,拉响了电铃,刹那间,无论是草丛中,还是树林里的鸡,形成一道五颜六色的羽潮,向鸡舍方向飞奔而来(见图)。朱岚清说,刚将鸡放养林间时,喂食时得全家出动到林内往回赶,一赶就是1个多小时,后来他和家人在鸡舍处安个铃,每天到鸡该吃食时拉铃,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现在只要一拉铃,林子里的鸡就会从四面八方回来。现在放在林子里的鸡1天只喂一次就行,喂的是玉米面加中药,因为大多数鸡在林间已经吃饱,这些鸡每天只吃7钱的食物。现在他的养殖场有两幢占地1000平方米的鸡舍,这里面有大大小小14000余只散养鸡,品种有红宝、芦花、麻鸡、乌鸡、三黄鸡5个品种,其中红宝鸡是从上海空运回来的。从2007年至2010年,养殖场的鸡被外地客商看好,现在哈尔滨、大庆等地客商已经多次到养鸡场购买散养鸡,每年收入达3万余元。为了扩大养鸡事业,今年,他先后投入45万元,重新用铁丝网圈了管护经营区,新建了鸡舍,购入鸡雏18000只,现存栏14000只,到11月15日前后售出,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只鸡平均能卖80元,年底可纯收入6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