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花生颗粒无收 不合格农药成元凶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镇东张庄村盛产花生,在当地是有名的花生种植大村,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生,并大多以种植花生为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
眼下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看着满地茂盛的花生秧,浚县黎阳镇东张庄村73岁的张合星老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那看似茂盛的花生秧下面只有光秃秃的须根,结出的花生已被害虫咬食殆尽。与张合星老人同样遭遇的,在东张庄村还有20多户村民。令该村20多户村民伤心和气愤的是,今年在用了一种名叫“名门闺秀”的花生拌种农药后,他们共计近200亩花生在收获季节里几乎面临绝收,一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只有一场空欢喜。
村民刘全林指着一片略显枯黄的花生秧说:“用了这种药的花生从外表上看秧子发黄,比正常的花生秧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他一边说一边随手拔了几株花生,记者看到,在还算茂盛的花生秧下面,只有黄黑色的须根和几颗瘪小的花生,仅有的几颗花生还被害虫钻咬了大大的黑洞。村民王永礼随手在田里刨了一下,便捏出四五只白色的虫子来。他告诉记者,这就是蛴螬,花生最大的“敌人”,花生绝收就是这种害虫肆虐的结果。
“满地都是蛴螬,花生都被吃完了。当时给花生种拌的农药就是防治蛴螬的,谁知根本无效,甚至比不拌药更严重。”王永礼说,当初他为了验证新药的效果专门留了两垄花生什么药都没有拌,结果这两垄花生虽然也有被蛴螬咬食的痕迹,但远不至于绝收。他指着张合星老人心痛地说:“年轻人还好些,像这个老爷子都73岁了,家里无儿无女,还得一个人养活孙子孙女,家里收入全靠这几亩花生了,谁知一年到头啥也没落着。”张合星老人今年一共种了13亩花生,其中有9亩因为用了名为“名门闺秀”的拌种农药而近乎绝收。
为了证明是使用该药致使花生出了问题,王永礼又在同一块地靠东面一侧拔了几株花生,墨绿色的叶片十分茂密,秧子下面结满了一串串饱满的花生,与前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是一块地,这边用的是其他拌种药,治虫效果就很明显,花生结得很多。”他说。
据村民王永全回忆,当初他的爱人杨伏朵在用这种药给花生拌种时,曾感觉脸上发烧、发胀,并有灼烧般的疼痛,同时眼睛不停地流泪,睁都睁不开。拌完药后,杨伏朵在床上昏睡了两天才缓过来劲。当时他们都以为是皮肤过敏,现在想来应该是农药的问题。
有村民拿了名为“名门闺秀”的拌种药的包装盒,当初20多户村民就是用了这种药,造成了如今的后果。记者看到,包装盒上除了“名门闺秀”四个大字,还有“防病+增产+杀蛴螬”、“果大籽饱,一季不受地下害虫危害”等字样,该药产品说明显示为“杀虫彻底,对种子安全,粘着性更强,缓释性优于其他种衣剂,药效长达125天。功能主治:1.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有特效,并能防治地上害虫蚜虫。一次拌种,花生好果率95%以上。2.预防花生根部病害有奇效,使花生苗齐,苗壮,增产15公斤~20公斤”。在该包装上,记者没有看到产品保质期及生产日期,也没有生产厂家地址及联系方式。
该药当初是在村里一家代销点买的,按照销售商刘某的说法,该药因为是第一年推广,每盒比其他村民常用的花生拌种药要便宜5元钱,为每盒30 元,可以拌40斤花生种。如今该药出了问题,销售商刘某称他是从一个叫王新杰的人那里进的药,而开给村民的质保卡上“售药单位”处签的也是王新杰的姓名。记者看到,质保卡上写有一行红色大字:“按说明使用,达不到同类产品药效,全额退款”。“买药时说得好听,如今农药真的出了问题,几层销售商都踢起了皮球。”几位村民说。
提到今年的损失,有村民给记者算起了账,“除去人力物力不说,每亩地光是种子、农药、肥料、浇水等加起来,最低成本也在400元左右。按照正常产量,每亩花生收成约在600斤,如今每亩地连100斤都收不了。按最低售价每斤花生2.5元算,每亩地的损失就在1650元以上。”在东张庄村,共有20 多户村民使用了该农药,花生受灾面积共计近200亩,算下来,该村因花生减产的总损失在30万元以上。
浚县植保植检站的蒋站长在查看了受灾花生的情况后表示,从外观看花生秧枯黄是由于大量蛴螬将花生主根咬断,花生无法正常吸收养分所致。目前来看,受灾花生减产明显,但究竟是不是使用该农药所致,需要经过鉴定之后才能判断。从该农药外观上看,外包装上没有印制产品登记证号,初步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下一步将教授农民采取补救措施,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详细调查,顺藤摸瓜追踪农药销售源,并协同其他部门争取为受害村民追回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