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旱灾风险大于水灾
发布时间:2010-09-30
我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粮食主产区的食物供给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面临的水旱灾害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
粮食主产区面临的水旱灾害风险压力较大,尤其是成灾面积指数较高的水旱灾害,呈现出高、中风险发生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水旱灾成灾面积指数是成灾面积与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反映成灾程度。指数越大,表明灾害影响越大,农作物因灾减产量越高。
当成灾面积指数较大(大于或等于20%)时,旱灾的风险概率为2年至12年一遇,水灾则为大于12年一遇。旱灾风险与水灾相比,发生的周期更短,频率更高,风险相对更大。
专家建议,根据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其风险进行预警防范,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和长效防范机制,尽可能将因水旱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损失降到最低。
粮食主产区的水灾风险空间分布格局为南方长江中下游省份多以中度风险为主,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主要为低风险区。旱灾风险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以高、中风险为主,南方长江中下游省份的风险相对较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面临的水旱灾害风险压力均较大,且旱灾风险要大于水灾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