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棉花价格高 产量低
山西省植棉区域主要集中在运城、临汾两市。运城是山西棉花主产区,也是我国棉花优势产区之一。运城市农业委员会种植业科科长郎宇说,运城植棉面积连续四年下降,2007年134.5万亩,2008年122.4万亩,2009年99.3万亩,2010年仅有77.7万亩,比去年减少21.6万亩,减幅为21.8%。今年运城棉花大幅减产,尽管价格上涨,但棉农损失大。
今年棉花单产降至2003年以来最低。运城市农委农技推广站农艺师徐俊明介绍,全市棉田预计亩产皮棉62公斤,比去年亩产79公斤减少18公斤。全市皮棉总产量可能比去年减少38.7%。
运城市所辖的永济市、盐湖区等棉花主产县区棉农介绍,灾害天气是导致单产下降的首要因素。今年棉花春播期间持续低温,播期推后、延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毁种现象。雨季到来后,降雨较多,棉花授粉不足,秋桃少。
永济市栲栳镇正阳村棉农田军友今年种了9亩棉花,平均每亩产籽棉90公斤,去年亩产为280公斤。他说:“七八月份连绵阴雨,眼看着刚开的花苞被雨水打掉,产量大减。”
令棉农们“耿耿于怀”的另一个减产原因是田间管理不当。6月间,运城棉花进入生长恢复期,长势良好,但生育期比往年推迟了10多天。这一阶段,许多农户种植措施有误,没有足量喷洒抑制棉花植株生长的药剂,棉花植株拼命“疯”长,棉桃大大减少。
永济市卿头镇白坊村棉农史格平种了50亩棉花,今年平均亩产籽棉仅115公斤,比去年减产150公斤,减产幅度达57%。他说:“植株平均高达130厘米,比常年足足高了半米。‘光长个,不结果’,棉铃又小又少。”
因为减产,今年棉花收购价格高开高走,籽棉开秤价格为每公斤6元,比去年同期高20%。此后价格继续走高,现在籽棉平均收购价已达每公斤9.4元,永济市的价格甚至达到10元以上。
但棉农仍然忧心忡忡。史格平说,去年籽棉每公斤6元,一亩能卖到1560元;今年减产,即使按10.4元价格算,每亩最多能到1196元,“今年采下的棉花一斤也没有卖,要等价格再往上涨些才出手。”
在永济市卿头镇白坊村棉花收购点,经理邵高军说:“去年这时候每天能收25吨籽棉,今年每天不到10吨。一方面是因为棉花减产,可供出售的棉花少了;另一方面是农民囤棉惜售,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
”
邵高军从棉农手里以每公斤10.4元的价格收棉花,转手以10.6元价格卖掉。他担心棉花加工企业无法承受高价而停止收棉。“这个价格高得让人害怕,我生怕哪一天突然暴跌。”
尽管国家实施棉花良种补贴政策,但眼下运城植棉积极性并不高。盐湖区西城街道姚家庄农民关青弟去年种了15亩棉花,今年全部改种小麦和玉米。她算账发现,每亩小麦和玉米总投资475元,而每亩棉花需投入510多元;种小麦和玉米能得到各种补贴121元,棉花只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这样算下来,种一亩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纯收入1125元,一亩棉花纯收入只有690元。而且棉花从4月初种下去,到10月份收获,常常得在地里劳作。
永济市卿头镇有“山西第一植棉大镇”之称,棉花面积最多时达到12万亩。近三年,这个镇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减少,2010年仅有6.8万亩。镇农科站长张卫民说,秋播已开始,他们调查了农民种植意向,预计明年棉花种植面积将低于6万亩。
运城地处黄河中游,有悠久的植棉传统。当地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应加大扶持力度,保持棉花种植优势。
有棉农反映,国家棉花良种补贴为15元,但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上涨,消减了这部分补贴。农资投入成为不小的负担,成本增加。建议扩大补贴范围,帮助棉农树立信心,稳定播种面积。
棉农史格平说,今年棉花产量低,如果农业部门及时指导农民采取合理措施,加大药剂喷洒抑制棉花植株生长,也许减产不会这么严重。还有基层干部建议采取最低收购价等措施保障棉农收益,稳定棉花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