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产二代乙醇利益可观 恐成粮食战争武器
随着化石燃料价格不断攀升以及排放造成的污染成为全球问题,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全球性议题。其中,生物能源以其取材便利、排放清洁,成为与风能、太阳能并列的三大新能源选项之一。生物精炼是将生物质(从活体或接近活体的生物中获取的生物原料)转化为燃料、能源、化学品和原料(和饲料)的过程。
加快非化石燃料产业的发展是中粮的一个重要发展策略。全球最大的酶制剂企业诺维信与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合作的二代乙醇项目将于明年底结束商业化示范项目,并在三到五年内完成商业化装置的建设,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与传统的从粮食如玉米中提取乙醇不同,二代乙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并加入酶制剂来提取乙醇,不仅可以节约粮食,也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品。
政府近年来的鼓励政策和广大的市场潜力,使国内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到生物燃料的研发和市场开拓中,除了诺维信和中粮的合作,中海油集团和杜邦能源也开始了此领域中的研发项目。
目前,全球生物精炼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而且未来发展空间极其广阔。据估计到2020年,将生物质转化成燃料、能源及化学品的生物精炼工业的全球规模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
纤维素制成的燃料乙醇每年为中国带来320亿元的收入,共创造600万个工作机会,这些工作机会主要分布在农村,并将为价值链上的工程建造等带来960亿元的市场。它还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中国能源安全和促进GDP增长,也将促进城市和农村平衡发展。
中国很多省份每年都从巴西进口相当比例的乙醇燃料,而中国本身就具备生产的技术和地理条件,所以在当地生产销售将获得更多的利润。
诺维信和中粮正在一起突破技术上的壁垒和生产设备上的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生物乙醇燃料行业将对中国的运输业和航空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生物乙醇产量在2020年将达到一千万吨,到2020年,基于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制成的燃料乙醇将替代3100万吨汽油,使中国的石油进口量降低10%。
金谷粮食网评论: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粮食作物的产量,进而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倘若二代乙醇的效益非常高的话,秸秆类的价格势必也会比较可观,秸秆还田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样以来会不会影响主粮的产量呢?如果秸秆的利润非常高,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会不会出现一种新的特殊的粮食作物,不生果实,只长茂盛的秸秆呢?想到这样的事情,就让人不寒而栗,但愿二代乙醇不是“帝国主义”打击中国粮食的“生物武器”,但愿这个想法是杞人忧天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