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珠:在经济转型中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10月20日,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将在太原举行。日前,新华网山西频道就此专访了山西省委农工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
图为:山西省委农工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前左三)在基层调研
新华网山西频道:孙厅长,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近日将在太原举办,请您谈一谈展会的筹备概况。
孙连珠:为了抓住转型发展机遇,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农业部、山西省政府与国家贸促会决定在山西举办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举办如次高层次和大规模的农博会,在我省历史上是第一次。目的是通过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搭建一个农产品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山西农业走出去的步伐。
本次农博会主题鲜明:特色、创新、合作、共赢。旨在主打特色品牌,推进合作交流。为了办好这次农博会,省政府成立了以王君省长为主任的筹委会,刘维佳副省长直接部署安排,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综合展示区、省内外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区、民间工艺展示区等十大展区的设计全部完成,已开始布展,采取多种形式的招商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展会期间安排的10多项重大活动基本准备就绪。各新闻媒体积极配合,为开好农博会宣传造势,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鼓动作用。特色农博会将以众多的特色产品,丰富的展销活动,良好的开放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新华网山西频道:据我了解,多年来山西基本没有搞过农业方面的大型展会,请您谈一谈这次展会有什么特别意义?
孙连珠:这次是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省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农业博览会,举办这次 展会是实施省委、省政府 "三化"协调推进战略和"三个发展"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山西的农业虽然在整个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小,但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2/3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绝大多数都在农村,农民收入近一半都来自种养业。而且,山西的特色农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依然是多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山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如期实现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出了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通过建立以工补农、以煤补农机制,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举办这次农博会,不论对于引导省内资源型企业投资和对外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还是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市场的引导拉动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农博会将和煤博会交替每两年举办一次,以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新华网山西频道:这次特色农博会的亮点有哪些?
孙连珠: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产品特色明显。我们山西农业区域资源多样、特色优势产品丰富。尤其是农产品一直以特色著称,我们想以这次农博会树起山西的"特色"品牌,叫响全国。目前,组委会已确认畜产品、杂粮、干鲜果、中药材、食用菌等10多个种类1万多种特色农产品参展,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二是展会内容丰富。展期四天,安排有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展示、民间工艺展示、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招商引资洽谈与贸易签约、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多项活动。同时,太原、吕梁等10个市县还要以农博会为平台,举办 "吕梁红枣节"、 "清徐醋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烘托展会的浓厚氛围。
三是省内外企业踊跃参展。这次企业参展的积极性非常高,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23个省市区,1185家企业。展位供不应求。还有北京、河北、吉林、等14个省组团参展参会。
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我们在注重特色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展示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贸易和招商引资。目前已达成意向的贸易签约项目367个,签约金额114.2亿元。达成招商引资签约意向的项目211个,总签约项目金额229.2亿元,其中引资额181.9亿元。
图为:山西省委农工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前右一)在基层调研 新华网山西频道:这次特色农博会,可以说是山西农业发展的缩影。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请您简要介绍60年来山西农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孙连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后,改革率先在农村突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实现了基本达小康目标,并向全面小康迈进。1949年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2元,到2008年已攀升到4097元。1949年粮食总产只有25亿多公斤,仅有2008年粮食总产的1/4。肉、蛋、奶、蔬菜、果品等农产品产量翻倍增长,2008年分别达到54.7万吨、61.6万吨、68.2万吨、852.8万吨和339.9万吨,是 1978年的3.6倍、15.8倍、45.5倍、4.5倍和11倍。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支农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断深化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制定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县为抓手,继续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等三大区域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晋中、运城、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实施粮食高产创建、规模健康养殖、高效园艺建设、农产品加工增值四大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粮、菜、果、牧、加全面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粮食总产连续3年突破百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一半来自特色农业。奶业、玉米、水果、杂粮、红枣、核桃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且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新华网山西频道:孙厅长,通过这次特色农博会,山西的特色农业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您觉得下一步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加快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孙连珠: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二是靠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以晋中、运城、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突破,规划建设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和基地县,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三是靠推进装备和科技进步,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人技物相结合的农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四是靠创新经营体制,大力发展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增强内在活力。五是靠以煤补农和金融创新,增加农业投入,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农业,支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幕在即,诚信务实、勤劳俭朴、热情好客的山西人民正期待着全国各界朋友、同仁和企业家来山西参展投资、旅游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