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进口商低价抛售大豆上演空手套白狼
利用大宗商品进口进行贸易融资时间差,低价抛售进口的产品,然后货款例如民间高利贷行业,获取暴利,玩尖刀上跳舞,原先仅仅局限于贵金属,尤其是金属铜的进口融资,撬动资金多,周转也更快捷,这样的操作已经蔓延到大豆、铁矿石、氧化铝等多类大宗商品。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似乎没有看上去那么旺盛。
山东、江浙等地的部分大豆压榨企业以及大豆贸易商们,最近数月连续大手笔地进口大豆,利用信用证90天甚至180天的账期腾挪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入江浙的民间借贷市场。金谷粮食网接触到的一家山东企业,每月维持5-6船的大豆进口量,粗略估算下来货值在10亿人民币左右,这家企业宁可每月以低于进口成本的价格抛售大豆,账面浮亏8000万-9000万元人民币,待放贷资金回笼以后收益也能完全抹平这一亏损。
当前国内主要港口的大豆库存数,坊间机构估算数字在600万吨以上,处于峰值水平,而且一直处于大进大出的周转状态。业内人士估计,港口大豆库存中有30%甚至40%属于融资性进口
套现资金高息放贷
为了快速销售变现,进口商们设定的销售价格不仅仅低于进口成本价
据金谷粮食网了解,有大豆进口资质的企业在签订进口合同后,向银行申请信用证,在缴纳20%-30%左右的保证金后,企业一般可以获得90天甚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货款的远期信用证。
大豆到港后,进口商们迅速抛售掉大豆换取现金回笼,“实际上大豆进口的船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考虑到抛售等时间,从进口到现金到手一般在40多天。”即便按照90天的账期计算,这也还有40-50天左右的资金周转时间。这笔通过打时间差腾挪出来的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后,只要资金最后能够按时回笼,补上到期的信用证的窟窿,这笔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的交易就算是成功。
事实上,实际操作中,进口商们往往是多票货先后运作,如果每月都有进口量,1月的信用证款就可以用4月的贴现款来还,2月的用5月的还,以此类推,相当于一直有一笔流动现金在手里可以运作。当前进行大豆进口融资操作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浙以及东南沿海等区域,且贸易商居多,压榨企业介入这一操作的还不普遍。
考虑到民间借贷动辄25%-30%的高利息来看,大豆融资的利润惊人。
为了快速销售变现,进口商们设定的销售价格不仅仅低于进口成本价,往往也略低于国内现货市场价。考虑运费等各项成本,上述山东贸易商进口大豆的成本为4300元/吨,但近期的销售价格仅为3900元/吨。对现金的强烈需求以及之后的高利润回报,会使得进口商们愿意承担这部分损失。没有国内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放大这一大背景,大豆融资的链条也难以形成。
1-3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单季上涨11.91%,比上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
广东一大型大豆压榨企业介绍,贸易融资手段不仅仅大豆一种,在华南地区,棕榈油的进口融资更为普遍,棕榈油一般一船进口量在1万吨左右,折合1200万美元的货值,虽然撬动的资金量不如大豆,但是因为从马来西亚等地进口,中间仅有10天左右的船期,加上抛售的周转周期也不过20天,留给企业的时间差更为充裕。
山东某大型压榨企业资金链已出现问题,这家企业的资金放贷出去后,没能及时收回,因为下游的借款企业没能从银行贷出款归还高利贷。
大豆进口融资变现的资金大部分投入民间借贷,而贷款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将这笔资金用于短期的“过桥”周转,也即是用高利贷的钱还银行的账,再从银行贷款还高利贷。
只要大豆融资中间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进口方的资金链条就将面临断裂。高利贷的资金未能回笼只是情况之一,如果遭遇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大幅下挫,企业放贷获利填不上进口亏损,也可能出现大量大豆积压在手中,无法变现的情况。这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大量大豆的压港,终端却没人接手,再严重一些,就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