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甘肃:会宁县连续干旱 小麦减产成定局

发布时间:2011-06-16


小麦减产已成定局

    从去年10月至今,会宁县再次遭遇连续干旱,未出现一次有效降水,致使夏粮面临绝收、秋粮严重减产,旱情严重程度超过了1995年,旱情给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6月底前仍无有效降水,会宁县所有夏粮及油料作物将全部绝收,缺水人口增加到10万人。

    全县缺水严重

    6月14日中午,会宁气温达到32℃,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干涸的大地。会宁县党岘乡庙儿村上湾社的席君仁吃完午饭,放下饭碗就挑起水桶到沟里挑水,因为中午挑水的人少些,这样,泉里的水就会多一些。

    家门口的这条沟原来是一条河,河中间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但是近年来,小溪干涸了,河就变成了沟。以前,沟里的这眼泉水水源很旺,自从小溪干涸后,全村人的人畜用水就靠这眼泉水,但是今年的干旱让这眼泉也几近干涸。

    事情并不如席君仁所愿,泉里的水并不多,而且泉水泛绿浑浊。席君仁分析泛绿是因为泉眼再不冒水了,由于缺乏循环,泉水就成这样了。

    此前,这样的水牲畜都不喝,但现在不一样了,席君仁还是将浑浊的泉水盛到桶里,“有水总比没水的好!”席君仁说,这样的水放到家里沉淀后就可以饮用了,他担心的是火辣辣的天气会让泉水很快干涸,这样一来,村里就干脆没水了。

    来自会宁县抗旱防汛办公室的消息称,2010年,该县除夏季出现两次有效降水外,春、秋、冬三个季节旱情十分严重,全年降水仅有331.7毫米。特别是去年10月以来,全县再次遭遇连续干旱。今年发生在会宁的旱情严重程度超过了1995年,为几十年不遇。由于长时间干旱,水窖蓄水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户缺水,特别是一些乡镇机关、学校和居住分散、未实施雨水集流工程的农户和特困户缺水尤为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县有5.8万人、8.7万头(只)大小家畜严重缺水。

    卖水生意火爆

    6月14日下午3时,会宁县太平镇大顶村宋庄社的宋继荣的电话响个不停,来电话的都是向他要水的。

    两年前,修平定高速公路太平隧道时,里面渗出好多地下水,看着这么好的水白白流失,在外打工的宋继荣回到家里, 用打工的积蓄购置设备将渗水用水管引出,然后再用水泵抽到地面上存起来。宋继荣没想到,他的这一决定会带来如此好的经济效益,从去年开始,他卖水的生意就一直很好。附近的党岘、杨集、老君、翟所、太平5个乡镇的村民都到他这里买水。一“三马子”水(两立方米)他收七八元。最近一段时间,他每天要卖出20车水,能收入100多元钱。

    太平镇太平村的牛栋山10年前就开始靠卖水挣钱,一般情况下,一“三马子”水拉到目的地他可以收二三十元,远一点距离的要五六十元。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已经至少卖出200车水了。

    记者在附近的党岘、杨集、老君、翟所、甘沟等乡镇走访时发现,这里的村民几乎全部买水吃,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远距离拉水维持。

    夏粮基本绝收

    干旱造成的人畜用水可以暂时解决,土地干旱造成的粮食绝收却几成定局。

    党岘乡庙儿村的王菊梅老人看着自家的冬麦忍不住流下难过的泪水。“这可怎么办啊,出穗的麦子还不到一尺长。”老人说,他们这一带的村民主要种植冬麦,非常耐旱,但是在今年还是没抗过干旱的天气,“如果再不下雨,就没什么收成了。”

    而春小麦绝收已是定局了。在杨集乡姚坡村,村民杨永红准备外出打工,因为今年的庄稼肯定没收成了,春小麦才不足10厘米高,种植了一个月的洋芋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长出苗。

    据统计,截至目前,会宁全县受灾面积达到227.3万亩,受灾面积中成灾163.4万亩,因干旱无法下种的面积35.2万亩。

    旱情仍在继续

    据会宁县抗旱防汛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会宁县今年汛期降水呈偏少趋势。6~9月偏少2成。其中6月偏少2成,7月偏少2成,8月偏少1成,9月偏少1~2成。预计夏季干旱少雨时段较多,初夏6月有轻旱,伏期(7月中旬~8月中旬)有干旱,秋旱明显。随着旱情的发展,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抗旱水源不断减少,群众拉运水距离增加,百姓负担越来越重。如果6月底仍无有效降雨,夏粮及油料作物将全部绝收,全膜玉米等100多万亩大秋作物,至少减产3—5成,缺水人口增加到10万人,缺水大小家畜增加到15万头(只)。

    面对当前严峻的抗旱形势,会宁县委、县政府及时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抗旱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开展生产自救。2011年,中央财政下达会宁县200万元抗旱设备购置费和260万元抗旱拉水补助资金。为使抗旱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会宁县及时安排各类资金,加大抗旱设备采购力度,目前组织车辆为重旱区送水,有效缓解了旱区群众吃水困难问题。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地区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