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山西:一招鲜,让农业小省有大收获

发布时间:2009-11-01

 新华社太原10月27日电(记者晏国政 刘翔霄)原定于24日闭幕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广大参展商和各界群众的要求下,两次延长会期。农博会的火爆是山西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所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虽然是个农业小省,但山西多年来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立足本省特殊资源条件,突出一个“特”字,使全省农业走上现代化发展大道。

做“特”字文章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无论从省内看,还是从在全国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农业小省。“我们是农业小省,全省三分之二人口是农民,贫困群众也绝大多数在农村。”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说。

    如何在“小省”背景下破解“三农”发展困局?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特色农产品。山西决策者将目光瞄准了特色农业。刘维佳说,资源决定、市场引导、农民选择和政府扶持使山西走上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的扶持也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近3年来省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资逐年递增;整合资金用于33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县建设。各市、县财政也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给予配套扶持。

筑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为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山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为特色农产品闯市场搭桥铺路。

    在近日举行的农博会上,晋北的小杂粮、晋中南的酥梨、苹果等水果以及吕梁山区的核桃、红枣等吸引了大量省内外客商关注。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说:“这表明我们进行多年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0年以来,山西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特殊资源禀赋,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晋北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产业区和太行、吕梁两山杂粮干果产业区三大农业优势区域格局,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四大特色产业基地渐成规模。

    为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山西还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汾州裕源土特产有限公司立足吕梁山区丰富的核桃资源,十年间已发展成有机核桃种植、采收、精深加工一条龙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核桃系列产品3000余吨,产品远销南美、欧洲、澳洲等地,年产值上亿元。

    特色农业的发展成果最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为帮助特色农产品闯市场,山西省各级政府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孙连珠说,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达18631个,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发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还采取“政府搭台”的方式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连日来,该省10个市利用农博会这个大舞台,纷纷举办特色主题活动,借此吸引国内外客商。短短几天时间,已有130多家国内外采购商与全省63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企业签订贸易协议,总金额达67亿元。

“小”农业迈向特色现代化

    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说,经过一系列努力,目前山西省已初步建立了粮经牧加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不仅在国内外叫响品牌,也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致富产业。

    据测算,目前山西种植业增加额的45%以上来自特色农业的结构调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比1999年增加了2300元,其中近一半来自特色农业。

    最早启动的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已首批启动了69个项目,完成投资6亿多元,将重点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特色干鲜果、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基础产业。晋中市副市长程锡景说:“我们将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市场、组织化、社会化服务等薄弱环节,在对传统农业资源提档升级的同时,推进特色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