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供大于求不利豆价上行
预期美国中西部作物种植带高温减弱,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周一(7月18日)收盘大多走低。未来3至5天白天和夜间的气温仍将远高于常温。但到周末高温炎热的天气可能会得到一定缓解,但这次冷空气活动预计不会形成太多的降雨活动。大豆期价亦受到美元走前和原油走低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阴霾不散推动美元走高进一步令大豆期货承压。但长时间生长期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大豆作物距进入其8月份关键的生长仍有数周时间限制了跌势,并修正了早盘的跌幅。美元上扬打压大豆市场缘于这令美国商品对海外买家的吸引力降低。交易商仍担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降低商品的需求,因欧洲债务问题悬而未决。
中国2011年大豆进口量预期下降6.9%,至5100万吨,因政府出售当地大豆库存。因技术性调整以及市场担忧本周高温或将威胁减产,大豆期价盘中一度上涨。
从目前国内大豆供需基本面来看,供应充裕而需求相对有限,国内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我国7月份预计进口大豆478万吨,6月份进口量调降至538万吨。尽管近月国内大豆进口量预期减少,但受大量前期结转库存影响,国内主要港口目前大豆库存大约在680万吨左右,这仍处于历史的高位区间。与此同时,为稳定国内物价水平,国家和地方储备大豆仍在有序地投放市场,政策性大豆供给压力较大。从2010年12月3日以来,国储移库大豆抛储已经持续进行了15次,其中13次抛储全部流拍。
近期黑龙江高温、阴雨相伴对大豆生长较为适宜,大豆生长势明显较快。目前,黑龙江西部黑河、北安、嫩江地区部分农场及市县三遍铲趟已经完成,大豆已经封垄;东部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等地大豆也开始封垄。国内大豆生长状况好转虽对市场构成一定压力,但在进口大豆占据国内消费主流的情况下,其对市场的利空作用有限。
需求方面,一方面,尽管目前养殖市场对饲料需求逐渐增加,后期豆粕的需求预期较为旺盛,但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仍面临一定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小包装油的限价令政策已经结束,但豆油又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加之处于季节性供应旺季的棕榈油和菜籽油的竞争,终端市场需求仍有待时间恢复。
技术上,从A1205合约日K线图来看,期价呈现明显的多头态势,但盘中成交和期价走势时有背离,显示期价短期上行动能或有不足,投资者应注意价格回调风险。从1995—2010年间的统计数据来看,7月份豆类价出现上涨的概率为56.25%,8月份上涨的概率为68.75%。在目前基本面偏多的情况下,连豆出现季节性上涨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回调将是多单介入的较好机会。
CBOT大豆7月18日收盘价(单位:美分/蒲式耳):
---------------------------------------------------------
合约月份 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涨跌 成交量
11年8月 1385.6 1391.6 1370.0 1385.4 -.2 3,129
11年9月 1383.4 1388.4 1366.4 1382.2 -.6 2,210
11年11月 1388.2 1393.0 1370.0 1386.2 -.6 19,694
12年1月 1396.2 1401.2 1381.0 1396.0 +.2 2,274
12年3月 1396.2 1401.4 1382.6 1398.4 +2.0 5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