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山西打响农业特色牌

发布时间:2009-11-05

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首次举办的国家级农业博览会,也是全国唯一以“特色”定位的农业博览会。7天时间,观展参会人数达22万人次,签订贸易成交项目2063个,贸易金额242.2亿元,其中最大的一笔贸易订单金额达到5.5亿元——

本报记者 刘素清

实习记者 田夏报道

10月26日下午5时许,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太原精彩闭幕。纵观此次特色“农博会”,闭幕日期一推再推,合同协议一签再签,直到闭馆当天上午还是人山人海。正如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所说,展会展示了产品,凝聚了人气,树立了形象,实现了“称得上一流,树得起品牌、叫得响山西”的目标。

定位“特色” 持续发展

10月21日,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隆重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首次举办的国家级农业博览会,也是全国唯一以“特色”定位的农业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举办这次农博会,主题是特色、创新、合作、共赢。主打“特色”这张牌,就是想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农博会中,以“特色”取胜,树起品牌,叫响山西,与中国(山西)煤炭博览会交替举办,形成山西的两大展台,促使我们的特色农业与能源产业一样在国内外市场上并驾齐驱。同时,把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建立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工业的理念和开放的思维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众“杂”云集 争奇斗艳

展会现场,灵丘县300多斤的大南瓜,色泽艳丽、外形奇特,颇像武打片中使用的流星锤;农科院的玉露香梨果肉鲜嫩、酥脆、香甜;洪洞的秦壁鞭杆大葱,普遍长达1.6米。此外,娃娃鱼、黄河甲鱼、彩色小米等,让参观的商家和市民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山西农业在杂粮、干果及畜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但有“小杂粮王国”之称,而且在水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上也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这次特色农产品共汇集山西各类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760种,其中绿色产品309种,有机农产品139种,无公害产品312种,而且很多都获得了国家驰名产品、标志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称号。

产品多 企业多 合作更多

7天时间,参会人数在22万人以上,参会企业达到1429家,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及14个国家和地区。

“农博会”签订贸易成交项目2063个,贸易金额242.2亿元,现场批零销售7489.3万元。招商引资项目共有225个,签约总额262.9亿元,引进资金19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5个,与境外企业签约31个,与港、台地区签约18个,与省外企业签约124个。

签约项目包括粮食、畜禽、果品、蔬菜、油脂、中药材等十几项产业链和设施建设。大同市人民政府和江苏雨润集团签订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签约金额更是达38亿元。展会期间,还签订民间工艺品销售合同24.1万件,农村劳动力用工协议输出1.67万人。

(本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