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朔州吹响现代农业发展集结号

发布时间:2009-11-05

     地处晋北的朔州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优质农产品的集聚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再加上朔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名优农产品的打造,使得朔州农副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10月20日至23日,由国家农业部、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山西省展览馆举行。这次盛会以“特色、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在国内颇具影响力。来自国内外的1185家企业参展,展品种类多达27000余种。
     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冯改朵、副市长靳瑞林等出席了22日博览会的朔州产品(项目)推介会,朔州所辖六县区部分县区长及中外客商、省内外新闻媒体等300多人出席并参加会议。 
     推介会上,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冯改朵就朔州经济运行情况、企业发展情况以及朔州的投资环境等做了详细介绍。她说,近年来,朔州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农副产业快速发展,朔州综合效应全面提升,从而为商贾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坚实的合作平台。“这次推介会意在把精彩朔州、魅力朔州、和谐朔州、文明朔州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朔州153万人民真诚欢迎中外商贾企业来朔州投资创业,共谋发展。”
     博览会期间,由朔州所辖六县区各乡镇党政干部、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经纪人等组成的朔州市千人观摩团走进山西省展览馆,进行观摩学习,成为博览会观摩团队最为庞大的一支。

合作经营与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

     朔州地处晋北,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优质农产品的集聚区。境内山地丘陵占到60%,且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使得朔州农副产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名优农产品的打造,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力度,实施农业工业化战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如今,我们合作社的名声可不小了,不仅方便乡亲,也富裕了社员!”谈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怀仁县云中镇秦城村村民张世城的脸上写满幸福。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朔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力扶持和规范运作,使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经营的实践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08年,朔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组织发展到217家,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74家,带动农户5万户。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6家,古城乳业集团公司、山西嘉利科技股份公司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古城乳业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列入了省政府农产品加工“513”工程省级梯次;雁门乳业公司等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优质产业的形成和积聚,全市初步形成了乳品、肉类、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胡麻、甜菜、饲草、乳品、肉类、沙棘等十大加工产业链。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应县栗家坊村村民王喜,去年和前年依靠种植甜菜,收入超100万元。回顾他的发家历程,老王感慨地说:“是龙头企业——朔州中粮糖业让俺走上致富路的。”
     培育特色农业,是朔州市一贯坚持的农业方针。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夯实基础,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一方面针对各村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的规划,大力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像应县望岩村的奶牛养殖,接马峪村的蔬菜流通,山阴后所乡的胡萝卜生产,怀仁南小寨的肉羊屠宰加工业等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市85%以上的村庄都确立了主导产业,“一村一品”成为农民致富的捷径和金钥匙。在新农村建设的300个示范村和重点村中,全市以发展集约养殖为主的有105个村;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种植基地为主的有144个村;以城乡商贸物流和旅游观光为主的有16个村;以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推动生产发展为主的有35个村。
     与此同时,朔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资金、整合项目、选准产业、形成规模、打造精品、示范带动的思路,规划建设了6个高起点、高标准、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怀仁县规划涉及30个村庄、3.6万人口的区域,计划每年投资1亿元左右,将这一区域建成田林路、井渠电、棚圈气相配套,集种、养、加、产、供、销一体的示范区域;平鲁区、右玉县专门从省级科研院所聘请专家对示范区域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委托省农牧勘察设计院科学编制了规划;山阴县突出规模养殖和循环农业;应县突出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朔城区突出城郊型农业的开发建设。经过科学制订规划,精挑细选项目,进行配套建设,6个综合性精品示范区正在逐步形成。

打造商贾企业投资大舞台

     近年来,朔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猛,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4亿元,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一。依托优势,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去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66.6亿元,是1978年的96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32元,是1978年的63倍,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朔州市靳瑞林副市长介绍说,在做好种植业这篇大文章的同时,朔州围绕建设生态畜牧基地和畜牧强市这个目标,积极推进以奶牛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14.5万头,养奶牛村发展到近900个,养奶牛户达5.4万户,累计发展青贮窖7000个,建成机械化挤奶站484个,全市林草覆盖率达30%以上,并培育和引进了伊利、蒙牛、古城、雅士利、长城园等一批乳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成为全省最大的乳畜产品加工基地,而且成为全国重要的奶牛优势产区。
     晋朔风物光耀四海,桑源古州宝珍誉外。在朔州产品推介会上,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冯改朵深有感触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朔州这块热土,既孕育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名优品牌。‘西口’牌右玉羊肉享誉全国,部分产品已销往中东地区;梨花春系列白酒口味纯正,其‘梨花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山阴县的金银花地毯采用传统手工编织,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众多特优产品,共同构成了朔州独特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商贾企业来朔州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