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吹响现代农业发展集结号
地处晋北的朔州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优质农产品的集聚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再加上朔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名优农产品的打造,使得朔州农副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10月20日至23日,由国家农业部、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山西省展览馆举行。这次盛会以“特色、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在国内颇具影响力。来自国内外的1185家企业参展,展品种类多达27000余种。
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冯改朵、副市长靳瑞林等出席了22日博览会的朔州产品(项目)推介会,朔州所辖六县区部分县区长及中外客商、省内外新闻媒体等300多人出席并参加会议。
推介会上,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冯改朵就朔州经济运行情况、企业发展情况以及朔州的投资环境等做了详细介绍。她说,近年来,朔州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农副产业快速发展,朔州综合效应全面提升,从而为商贾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坚实的合作平台。“这次推介会意在把精彩朔州、魅力朔州、和谐朔州、文明朔州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朔州153万人民真诚欢迎中外商贾企业来朔州投资创业,共谋发展。”
博览会期间,由朔州所辖六县区各乡镇党政干部、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经纪人等组成的朔州市千人观摩团走进山西省展览馆,进行观摩学习,成为博览会观摩团队最为庞大的一支。
合作经营与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
朔州地处晋北,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优质农产品的集聚区。境内山地丘陵占到60%,且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使得朔州农副产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名优农产品的打造,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力度,实施农业工业化战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如今,我们合作社的名声可不小了,不仅方便乡亲,也富裕了社员!”谈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怀仁县云中镇秦城村村民张世城的脸上写满幸福。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朔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力扶持和规范运作,使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经营的实践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08年,朔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组织发展到217家,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74家,带动农户5万户。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6家,古城乳业集团公司、山西嘉利科技股份公司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古城乳业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列入了省政府农产品加工“513”工程省级梯次;雁门乳业公司等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优质产业的形成和积聚,全市初步形成了乳品、肉类、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胡麻、甜菜、饲草、乳品、肉类、沙棘等十大加工产业链。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应县栗家坊村村民王喜,去年和前年依靠种植甜菜,收入超100万元。回顾他的发家历程,老王感慨地说:“是龙头企业——朔州中粮糖业让俺走上致富路的。”
培育特色农业,是朔州市一贯坚持的农业方针。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夯实基础,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一方面针对各村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