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宏观局势短期大豆稳定 系统性风险暂时缓解
受市场对美国中西部令人失望的周末降雨量提振,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周一(8月22日)收盘走坚。CBOT大豆11月合约8月22日收盘上涨16.6美分,至13.852美元/蒲式耳。NYMEX原油走高股市上涨带给市场支撑。美国中西部周末的降雨利于大豆玉米生长状况,但是最干燥的地区并没有迎来降雨。大豆11月合约接近一个月来高点13.88-1/2美元,交易于所有主要均线上方。
北半球大豆生长已接近尾声,新作的最终产量也愈来愈清晰。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第一次基于实地调研后得出了新作产量的预估数据,下调了2011/2012年度美豆播种面积和单产,产量也下调到30.56亿蒲式耳;在消费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1/2012年度的期末库存被下调到 1.55亿蒲式耳,较上月下调了0.2亿蒲式耳,新的库存消费比为4.93%,处于历史低位区域。从最新的报告数据可以看出,新作生产并没有之前的预期好,而再次调低的库存消费比将支撑期价长期高位运行。
国内的大豆产量也较去年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东北大豆生产的比价效应偏低所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20万公顷,较去年减少6.8%,产量为1400万吨,较去年减少7.9%。大豆产量下降面对我国年均8%以上的大豆消费增长显得异常尴尬,对我国大豆价格的高位运行起到支撑作用。
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后,市场一度陷入恐慌,关于全球经济将二次探底的言论四起,商品市场大幅下挫,回吐了一个多月的涨幅。然而,市场对农产品长期基本面偏多的格局基本已达成共识,其最主要的下跌风险就是系统性风险。短期来看,这种风险已经暂时缓解。
美债评级的下调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我们认为这种下调并不会引发经济恶化的连锁性反应,反而会加快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对全球商品的助涨作用将会持续。欧债危机现在被认为是一个间歇性的炒作题材,除非德法出现问题,否者难以对全球经济造成实质性打击。因此,短期来看,世界经济相对稳定。国内7月份CPI再次攀升,基本在市场意料之中,再次引发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基本已经反映在价格中了。
内外宏观因素短期相对稳定,系统性风险暂时缓解,为商品的上涨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在内外宏观经济因素短期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大豆期价走势将回归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天气炒作的持续和国内油脂消费的节日效应以及畜禽补栏的增加均有利于大豆的消耗,因此,豆价后期易涨难跌,逢低买入是较好的策略。
CBOT大豆8月22日收盘价(单位:美分/蒲式耳):
---------------------------------------------------------
合约月份 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涨跌 成交量
11年9月 1366'4 1379'4 1362'2 1376'4 +16'6 12,980
11年11月 1375'4 1388'4 1371'0 1385'2 +16'6 79,265
12年1月 1385'0 1398'4 1381'2 1395'2 +16'4 9,214
12年3月 1385'0 1402'0 1385'0 1397'6 +14'2 5,633
12年5月 1386'6 1400'0 1384'4 1393'4 +11'2 5,864
12年7月 1390'2 1400'0 1384'6 1395'4 +12'2 5,2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