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气炒作升级 国内新豆减产成定局但政策压力仍在
受到包括获利了结在内的技术面卖盘打压,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周四(9月1日)收盘下跌1.5%。CBOT大豆本周创出了近3年来新高。美元指数连涨3日,打压市场。
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谷物种植区不久将迎来低温天气和降雨,但是降雨量或不够。本周包括明尼苏达、伊利诺伊及爱荷华州局部地方在内的美豆主产区呈现干燥模式。9月3号开始或有少量降水,但从NOAA天气预报来看,降水仍不足以满足修复前期土壤干燥的需求。
美豆正处于生长关键期,需要补充降水满足灌浆需求。NOAA数据显示,8月28日较7月31日大豆主产区的土壤水分在流失,截至目前并没有改善7月份干旱带来的土壤干燥,这也是美豆优良率持续下滑的原因所在。美豆优良率在持续下降,截至8月28日,仅为5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4%,近五年中仅高于2007年的55%,但整个八月份,今年优良率下调幅度达到4%,大于2007年下调的1%,而2007年9月份单产预估比8月份单产预估下调0.1蒲/英亩。
国内大豆基本面,市场普遍认为黑龙江地区今年大豆播种面积下滑20%以上。实际上,虽然美国农业部仍维持国内新豆产量1400万吨的估计,但其他国内外机构的产量预测均有所下调。油世界近日就称今年中国大豆产量可能低于预期,因播种面积下降且近来一些主产区天气干旱,主要在黑龙江省,今年国产大豆产量可能低于预估的1370万吨。而另一国外分析机构也预测中国新豆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产量将下滑11%,即产量仅为1335万吨。
国内仍面临政策压力。温家宝总理重申了“稳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而市场盛传的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抛储400万吨大豆也恐怕不是空穴来风,短期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美国大豆产区恶劣天气超过预期,美新豆单产水平预计将维持低位,这将对期价提供实质性支撑。这波行情因天气提前上涨,而天气炒作概念预计在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公布前一直支撑价格。技术上美豆站上1400美分后目标和阻力区间在1455—1500美分。
预计国内仍受到政策调控的潜在压力,因此操作上仍需谨慎,大豆、豆粕、豆油的中线多单需要在外盘1400美分一线设置止损/止盈。因为豆粕库存消化不及预期,预计国内豆油将保持对豆粕的相对强势。而随着PY价差拉升至1400之上,投资者也可逐步考虑买P抛Y的操作。
CBOT大豆9月1日收盘价(单位:美分/蒲式耳):
----------------------------------------------------------
合约月份 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涨跌 成交量
11年9月 1439'0 1446'2 1422'4 1424'6 -24'2 9,933
11年11月 1455'0 1457'0 1432'0 1434'4 -23'0 133,982
12年1月 1465'4 1466'4 1442'6 1445'2 -22'0 29,660
12年3月 1468'0 1469'4 1447'0 1449'6 -19'0 12,581
12年5月 1461'4 1466'0 1444'0 1446'2 -15'6 11,064
12年7月 1463'0 1470'0 1447'6 1450'2 -15'4 11,0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