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政策奠定大豆价格底部 人力及土地成本推升玉米价格

发布时间:2011-12-28

    在大豆收储政策公开出台后,市场对于玉米收储的预期也变得强烈。市场消息称,国家计划在东北地区收购1000万吨中央储备玉米,其中吉林省三等干粮价格2000元/吨、黑龙江1960元/吨、辽宁和内蒙古2040元/吨,另外给予每吨50元收购费用。预计每等级之间价差40元/吨。暂时未见到官方文件。如果属实的话,相对于去年1800元/吨的收购价格提高200元/吨。这一价格对于当前长春地区贸易商2080元/吨的收购价格和加工企业2040元/吨的挂牌价格来说,对于农民虽不具有吸引力,但对于期货价格无疑形成了较强的支撑。

    11/12年度国储补库的压力要远远小于去年,10/11年度在库存大量消耗、供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储粮仍然制订了1000万吨的收储任务,如果顺利完成的话,再加上进口玉米的补充,今年的收储无疑会从容许多,也很难形成多元收储主体竞相抢购粮源的情况。所以收储只能说奠定了价格底部,封堵了下行空间,还无法形成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的动能。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成本逐年提高,种植成本中雇工以及劳动力折价和租地费用快速增长,占成本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推升玉米成本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表明,中国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可能将临近拐点。玉米价格受成本提高的推升已经很明显,未来这种趋势可能还将继续。据市场估算,2011年全国玉米亩种植成本将比上年提高13%,在2004-2011年,全国玉米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年均增长15.7%,土地成本年均增长20%,预计2011年全国人工费用和土地成本占玉米成本分别达到30%和23%,物资费用将下降到37%。这种趋势在我国东北3省表现更为明显,土地费用逐年大幅上升,已经达到种植成本的32%,劳动力工资上升,对于大型农业机具的需求正在显现,成本逐年上升导致农民对于价格的预期不断提高。
 
    今年最早开始挂牌收购的吉林长春大成也报出了14%水分新玉米2150元/吨开秤价格,相对于去年14%水分新玉米1750的开秤价提高了400元/吨。种植成本上升是形成粮食价格上涨预期的重要原因,国家政策性价格的制定也要核算成本以保证农民种植利益。因此,在粮食价格上涨成为影响CPI水平高低的背后,仍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耕地资源稀缺性在起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