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东北稻米外运仍较困难 后期粳稻市场或现南强北弱格局

发布时间:2011-12-31

    苏皖粳稻或将上涨新产粳稻上市后,由于供应得到显著改善,市场观望心理抬头,粮商收购普遍谨慎,粳稻价格持续震荡走弱。后期随着国有粮食企业积极进场收购,持续低迷的粳稻市场才逐步企稳。目前距春节已不足一个月,大米需求开始趋旺。随着企业备货积极性逐渐增加,预计粳稻市场将继续得到提振。由于今年粳稻增产幅度较大,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稻米又因铁路瓶颈制约难以顺畅出关,对企业收购积极性产生一定抑制。而苏皖粳米因临近销区,交通方便,预计率先活跃的可能性较大,后期粳稻市场南强北弱现象或将再现。

    今年粳稻获得大丰收,南北产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但产量增加的大头在东北,难点在东北,粳稻供应压力最大的地区也在东北。据新华社发布的信息称,今年东北三省水稻产量达到3427万吨,较去年增加464万吨,增幅15.67%。在东北粮食获得大丰收的同时,“北粮南运”的铁路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化解。东北地区的粮食通过铁路入关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每到下半年,由于通过铁路入关的物资增多,车皮难请问题就会出现。今年东北地区不但水稻大丰收,玉米等其它作物产量也增加较多,外运形势更加严峻,加上春运即将登场,今年粮食“难运”问题可能更为凸出。铁路车皮难请,外运不便,南方粮商北上采购东北稻米的积极性也显著降低,东北水稻的收购形势仍难以乐观。
 
    虽然年关将至,大米走货加快,而粳籼价差的缩小也利于提高粳米的竞争力,加上国有粮食企业也在积极收购,粳稻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提振,但短期内粳稻市场供应压力难以得到有效化解,整体走出持续性上涨行情的可能性预计不会很大,年前借助需求旺季能出现短暂的局部性行情就很可喜了。而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这个局部性行情最有可能出现的应该是南方的苏皖地区。
 
    苏皖地区粳稻供应压力相对较小。今年粳稻增产的大部分在东北地区,江苏、安徽等南方粳稻主产区虽然也有增产,但增幅不大,苏皖地区粳稻供应压力明显小于东北地区。
 
    地理优势明显。江苏、安徽等粳稻主产区临近上海、杭州等粳米主销区,交通便利,不象东北稻米运输要受制于铁路。
 
    苏皖粳稻品质得到提升。今年东北地区的粳稻品质有所下降,主要是出米率较去年低,相反江苏、安徽的粳稻品质却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其竞争力。第四,价格优势明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苏皖粳米的价格都低于东北大米。虽然今年苏皖粳米品质得到改善,但目前市场价格仍较低,且与中晚籼米的价差也不断缩小,竞争优势不断显现。在年前大米需求放大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苏皖粳米很有可能会先于东北稻米走强。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