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导致内蒙古部分农民卖粮难
往年这个时候,应该是粮食早已进仓入囤,农民钱进腰包了。现在为何年关将至,阿荣旗、鄂伦春旗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民的粮食却卖不出去呢?
鄂伦春旗大杨树镇龙丰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大杨树地区算是小有名气。公司目前的粮食储存能力达29万吨之多。偌大的钢结构粮仓却是空的,也没有卖粮的车辆出出进进,装在麻袋里码放整齐的大豆几乎把院子填满。为什么没有农民到这来卖粮?为什么堆在院中的大豆不入仓?
只因去年年末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大豆、玉米等国储粮,只充许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因此,曾经为国家代储的民营粮食企业今年就没有收储任务,这些仓容就只能闲着啦。
那农民为啥把粮存到这不往国储库卖呢?农民说:“不是我们想往这存,是我们没办法,鄂伦春旗境内只有两家黑龙江省设在这的储库存,仓容很小,无法收购这么多粮食,粮食无处放,自家院不安全,我们只能放在这里。”
大杨树地区是呼伦贝尔大豆主产区,年产大豆近50万吨,目前符合2011年国家收购标准的两家黑龙江粮食企业的收购能力不足10万吨,大量的大豆售不出,只能储存到民营粮食企业。
像龙丰这样的粮食民营企业仅鄂伦春旗就有15家,从2008年起,这些企业便承担起国家临时储备粮收购任务,龙丰公司目前尚有5.8万吨的国储粮在此保管。这些粮食企业,在为国家储存粮食的同时,为农民带来了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卖粮难问题。
由于政策原因,2011年,这些民营粮食企业不能承担国家临时储备粮收购任务,但龙丰依然向许多卖不出粮的农民敞开了大门,从代国家储存到分文不取地为农民保管。
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1年11月23日下发的《关于2011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12月21日,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明确了中储粮直属企业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共9家企业,承担呼伦贝尔市2011年国家储时储备粮收购任务。这9家企业开秤收粮后,各库门前都排起了农民售粮的长队,卖粮农民3、4天卸不了车。
2010年收粮期间,呼伦贝尔境内共有100家粮食收购网点,最远的农户距收粮点也就20多公里,2011年只有9家收购点,多数农户要走百十公里,最远的农户要走300公里才能到最近的收粮点。据了解,2011年呼伦贝尔市大豆总产量为108.7万吨、玉米总产量235.5万吨,全市有300万吨的大豆、玉米待售。
2010年中储粮总公司确定呼伦贝尔市承担国家临储大豆收购任务的企业100家,其中民营企业94家,这些民营企业在完成国家临时储备粮收储任务,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面对目前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无仓装粮、民营企业仓容闲置的状况,有关人士建议,应本着特殊地区特殊对待的原则,将呼伦贝尔市承担国家临时储备粮收储任务的主体范围,放宽至符合条件的民营粮食收储企业,以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