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工作重点:完善乡镇农技用房 培养职业农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并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启动100个农业科技项目,大力组织联合攻关,争取培育一批突破性种子新品种。
二是在全国普遍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力争在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上有新突破。
三是大幅度增加投入,为全国所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配备检验检测、推广服务等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争取在加快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上有新突破。
四是在全国建设1万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普及玉米地膜覆盖、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大棚育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等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争取在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上有新突破。
五是加强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培养农技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解决“将来谁种地”的问题,争取在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有新突破。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农业科技发挥了重大作用。面对粮食“八连增”的高起点,面对资源约束加剧和农业科技自身存在的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农业人才总量不足等问题,必须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我们有2.3亿的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的劳动力流出了农业,应该说农民队伍的结构数量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从业人员的数量很快的减少;另外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同志和年纪比较大的农民。
一些年轻的有一些知识水平的,相对受过好的教育的青年农民都到了城里,所以这一块也是很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农业部提出了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也就是职业农民怎么教育。
2012年,农业部计划要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1亿人次。日前农业部召开关于农业生产的视频会,有一个省发言,每个省都做出了在200万以上的具体培训计划。
从长远来考虑,要发展职业农民。除了前面当前要做的事情,从长远来考虑,要通过一些技术,通过一些工程,提高种地农民的素质。”
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新突破。重点是加强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培养农技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解决‘将来谁种地’的问题。”
对20万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500万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1亿人次,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有一个计划叫做百万中专生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100万具有中等水平的职业农民。这些农民培养出来之后,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进行系统的培训,对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