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农业给雪域山村带来希望和巨变
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鲁霞村坐落在雪域高原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村民和外界联系较少。但是,就是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里,有一个热闹的地方,那就是设在村委会的致富网吧,这个当初不被村民重视的网吧带动了山乡经济的发展。当地村民有事没事,都喜欢来这里上网查阅和农业息息相关的信息,这个小小的网吧带给了村民们无尽的希望。
边防民警带领村民“网游”
鲁霞村和鲁霞边防派出所是警民共建单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委会配置了5台电脑用于农业发展需要。今年8月份,鲁霞边防派出所的民警在鲁霞村走访时发现,村委会用于办公的几台电脑多处于闲置状态,村里没有几人会使用电脑操作,这严重影响着村民的视野拓展。为了使村民们能享受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便利,民警在辖区专门开展了一次“电脑扫盲”活动。民警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操作电脑,帮助村民上网查找“三农”信息,为村民添加储存了百余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网站地址。
一日,村民格桑次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很犹豫地请民警帮她看看玉米市场价格信息,只见民警轻轻地敲了几下键盘、点了几下鼠标就出现数十条相关的信息时,格桑次仁和村民们都禁不住感叹高科技带来的奥妙。有了格桑次仁这个例子,村民们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更高了,一位村民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片,氛围浓了,村民学习也上瘾了,一些村民在学习电脑时一坐就是5、6个小时,甚至忘记吃饭。看着村民学习的劲头,鲁霞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欣慰地说:“新农村建设我们也出力了呀”。为了充分发挥电脑的作用,派出所还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试着建立鲁霞农业局域网,结合村里实情将电脑科技讲座资料和玉米、药材、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资料下载后分类存盘,供村民免费浏览,同时打印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中,在全村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网络生意做出大山
学电脑,用网络,网络的信息与技术为这个小小的山村带来了希望。在鲁霞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带领和引导下,一些农民尝试着学会了在网络上做生意。
“眼下正是卖玉米的好时候,村子离城市又远,也不知道是什么行情”,村民索朗和民警李爱高这样说,“别急,我给你查查”,只见李爱高在村委会电脑前晃动了几下鼠标,就显示出了各地的玉米价格,在民警的指引下,索朗渐渐地学会了网上买卖,进入了八一镇一家玉米加工厂供求网站,与老板谈好了价钱。没过几天,这家老板开车来村里买走了索朗家22袋玉米,索朗没出门就收入了一笔。老板一走,村民们就开始议论纷纷,“网络这玩意真能做生意,我们再也不用到县城卖东西了……”带着疑问,村民们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开始学习了网络上买卖东西,扎西家的核桃在网上卖成功了,边巴家在网上买的电脑也送货上门了。一件件真实的故事,让村民迷恋上了村委这几台电脑,边防民警、电脑专家一时间成了村里荼余饭后谈论的热点,网上如何签订订单则成了村民学习的热点,八一镇、拉萨市、成都市等城市都成了村民寻求买家的地点,订单签出了林芝地区,签出了西藏,签到了内地省市,小小山村呈现出浓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氛围。“网上做生意好呀,鼠标轻轻一点,买卖就成交了,省下了不少运输费用和精力”鲁霞村村支书色给如是说。
订单农业给村民带来实惠
一张张订单签订成功,一车车粮食作物运出山村,让村民看到了网络资源带来的经济实惠,看到了网络资源带来的美好生活。现在的鲁霞村逐渐形成了“土地联着网络市场”的新型发展模式。
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鲁霞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正在统计准备卖玉米、土豆、牛、羊的农户,带领村民查找更多更实惠的网站,在网络资源的联接下,鲁霞村一头连着农户和土地,一头连着购销市场,派出所指导村民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和加工。这不,一些村民看好了长白种猪的市场前景,抓了几头种猪等待明年出售。村民的收入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
目前,鲁霞村村民在民警的帮助下,村干部正带头学习上网知识,村民在农业网站上发布了200多条供求信息,20多名村民在网上查到了有关粮食作物生产、加工、销售、市场供求的信息,有9名村民还掌握了微机基本操作指法和上网操作的基本技巧,成了村民们眼中“电脑高手”和“网络神通”。而村民从“电脑农业”上看到的三农信息,正在影响着这个有着142户400多农民的边境村庄以后的农业发展。一位农牧专家来鲁霞村实地考察后说:贫困山村奔小康,鲁霞模式中值得借鉴的一条重要经验是:网络致富闯捷径!(王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