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外资入侵我国玉米行业时间表

发布时间:2012-02-17

    2002年,登海种业公司与美国先锋种业公司合资成立公司---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登海种业拥有51%的股权,其余49%的股权属于美国先锋种业。虽然登海种业拥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但公司的管理实际上也是由美国先锋公司操控。说白了,登海先锋种业公司只是一个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公司。名义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等都掌握在外资手中。

    2005年,丰益国际与黑龙江佳木斯市政府签订了兴建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深加工。益海粮油在佳木斯市的水稻生产基地,生产“香满园”、“金元宝”、“香宴”、“鲤鱼”、“金龙鱼”5个品牌,30多种规格的大米品牌产品。

    从2007年开始,“先玉335”在我国玉米种业市场就显得最活跃,到去年,在我国黑吉辽三大玉米主产省区,“先玉335”的种植面积更是占到整个玉米面积的70%。

    2008年, 益海粮油以极低的门槛收购了黑龙江富锦九粮库和黑龙江省绥化第四粮库,用于水稻加工和稻壳发电,以及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粮食精深加工。同年,“高盛养猪”就成为当年中国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并引起中国官方注意。当时国家商务部外资司和农业部相关司局曾联合开展了一个调研,到黑龙江、河北、江西、广东调查农业领域引进外资的情况。

    2009年初,海关总署发出预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在东北,益海集团已经在全国各地与地方粮库合作,河北、山东省多地的县粮食局直属国有粮库都和益海集团有合作。除了益海集团,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都通过类似途径,渗透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广大领域,进一步控制中国粮食市场。

    2010年3月份开始,中国市场玉米价格开始逐渐上扬,官方为控制玉米价格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中粮集团14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业内人士担忧,中国的玉米产业可能遭到外资控制。玉米是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原料,一旦其被外资控制,中国的养殖业就要受制于外资,猪、鸡、鸭肉类价格可能也要看外资的脸色。

    其实外资入侵玉米行业,就像他们入侵大豆行业一样,多年前就开始谋划。靠一点点的蚕食国内玉米市场起家,悄无声息的控制产业链,从种植到深加工,都是偷偷摸摸的进行,一旦等到机会就血口大张,大肆吞噬。玉米的大幅减产和粮食系统的改制先后给外资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天时和人和。

    2002-2005年前我国玉米进口量较少,年度的进口量最多的为2002年的6280吨,2006年的进口量达到6.5万吨,其后两年的进口量继续保持 较低水平,2009年的进口量有所增长,达到8.3万吨。2009年东北地区的发生严重旱灾,市场预计产量大幅下降,仅有1.4亿吨,供需平衡相对紧张, 同时玉米深加工快速发展,推动玉米工业消费的较快增长,增加了玉米进口的预期,推动2010年玉米的进口大幅增长,达到157万吨。2011年1-11月 的玉米进口量为118万吨。12月玉米的进口量为全年最高水平,进口量在56万吨左右,全年的玉米进口量为175万吨左右,较上年增长11%。

    2011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严重,国内的通胀压力尤为严重,推动了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国际机构继续炒作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国内缺口,声称国内玉米产量仅有 1.5亿吨,进口需求800万吨,并有机构马上声称中国已与阿根廷已签订500万吨进口协议。在大量缺口的基本判断下加大收购量,玉米收购期间国内的贸易企业、部分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大量收购和囤积玉米,推动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市场传出中储粮同美国签订300万吨玉米进口协议,继续推高玉米价格。但新玉米上市后玉米价格则出现大幅下降,直至现在,玉米市场仍未出现实质性好转。

    粮食系统改制后, 粮库生存一直比较困难,地方粮库多年来资金紧张,无粮存储,与他们合作,能够利用外来资金为粮库带来收入。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跨国粮商对县级粮库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为了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对跨国粮商非常欢迎,还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出台相关优惠引资政策。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引资力度,只顾眼前,缺乏警惕性,助推了外资粮食企业在中国的产业链战术布局,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与此不无关系。

    而饲料行业内,仅正大集团就占有了我国饲料市场20%左右的份额。如其它行业一样,跨国集团在我国玉米下游产业的投资,一方面为国内玉米产业带来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配方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推动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玉米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仅从玉米产业下游来看,在养殖业方面,外资收购了多家养殖场;屠宰加工方面,外资控股了国内两大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集团、双汇集团;在销售终端,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以及正大等出口企业也很强势。如果再加上外资在国际玉米期货交易的地位,我国玉米产业可谓危机四伏。

    跨国资本在中国粮食市场的布局远没有结束,一旦跨国资本控制大米和玉米等其他粮食,国人将为此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希望大家踊跃评论,对观点加以完善)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