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短期进口难以恢复下游供给偏紧 玉米价格高企比价效应显现

发布时间:2012-03-27
    南美干旱导致减产是前期支撑豆类价格走强的重要因素。因干旱导致作物生长环境恶化,且部分主产区爆发亚洲锈病真菌,《油世界》近期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期下调150万吨,至6650万吨,将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下调50万吨,至4650万吨。另外,阿根廷近期降雨和卡车司机罢工给阿根廷大豆的收割运输带来不利影响。3月底美国农业部将发布季度库存报告和种植意向调查报告,目前市场预计2012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449.5万英亩,低于2011年的7500万英亩。新季大豆供给偏紧的格局短期仍难改变。

    虽然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达844万吨,同比增长13.2%,但现货供给偏紧的局面仍未改变。首先是高品质大豆供给有限。由于南美减产和装运延迟,原定3月到港的大豆预计要4月中旬才能抵达,目前国内大豆主要是美国豆源,蛋白含量偏低,降低了油厂压榨动力。其次是油厂挺价心理明显。2月份以来榨油厂整体开工率维持在63%—70%的相对较低水平。较低的开工率和相对偏低的库存提振了油厂的挺价心理。最后,今年豆粕未成交订单量较大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截止到上周,油厂仍然有未执行订单191万吨,仍存在加工需求。由此可见,大豆短期供给偏紧的局势难以改观,现货仍会保持坚挺。

    春节消费旺季结束后,国内养殖业一直处于需求疲弱状态。但近来随着天气转暖,部分地区生猪疫情有所缓解,仔猪存活率及母猪产仔率均有所回升。据统计,3月初我国生猪存栏量45846万头,同比增长5.5%,能繁母猪存栏4949万头,同比增长3.3%。预计气温的逐步回升将对4月份生猪补栏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后期饲料需求有望得到改善。

    玉米和豆粕是农产品板块中相关度较强的两个品种。二者首先在种植面积方面存在竞争关系。就目前大豆玉米比价处于1.81的历史低位来看,新季度农户种植大豆的比价收益继续恶化,引导农户更多转向玉米种植。同时在下游需求方面,作为饲料的两大主要原料,二者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玉米近期的强势上涨对豆粕有一定支撑作用,这也是近期豆粕能领涨豆类品种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豆粕经过13周上涨后面临着重要的时间窗口,但在今年豆类整体供给偏紧未变、现货价格高企、后期需求有望回暖等因素的支撑下,豆粕强势格局暂难改变。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