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远县糯稻产业成长为农业特色产业
怀远县采取“市场牵动、政府推动、产业化带动、科技拉动”的运行模式,先后推行“籼改粳”、“粳改糯”,全县糯稻产业步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新时期。2006年,全县糯稻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糯稻总产占水稻总产量85%以上。怀远县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糯稻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糯稻产量、价格分别高于籼稻10%和35%以上,糯稻的亩收益是籼稻1.3-1.5倍,糯稻已成为怀远县农业特色主导产品之一,成为农民增收亮点之一。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市场变化,推进“籼改粳”、“粳改糯”。九十年代初期,怀远县是以杂交稻生产为主,稻谷产品既无特色,也无优势;为此,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大力实施“籼改粳”工程,到九十年代中期粳稻种植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形成了优势产业。到九十年代末,糯稻产品开始走俏,全县又启动了“粳改糯”工程,县、乡政府按照“农民围绕市场调整水稻品种结构,政府围绕农民需求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工作方针,一方面,通过农业开发资金、水利泵站改造资金、标准化粮田建设资金向糯稻产区倾斜,扩大“旱改水”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糯稻生产示范区、良种繁殖基地,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示范带动农民扩种糯稻。通过“市场牵动、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运作,糯稻产业实现了滚动式发展,“蛋糕”越做越大,产业越做越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二是围绕提质提效,推进标准化生产。为提升糯稻生产技术水平,怀远县制定和实施了《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主推优质专用品种皖稻68,使生产基地品种达到了专用化;主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施肥科学化;主推水稻旱育稀植、水稻直播技术、机械插秧技术,使栽培环节轻型化;主推以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为重点的植保技术,使稻米生产无公害化。2006年全县建立了30.5万亩糯稻核心示范区,采用“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割”,平均亩产达到601.5公斤,亩纯收益增加250-300元。通过“五统一”标准化生产的辐射带动,不仅使全县水稻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而且使全县稻米产品全部达到了无公害标准。“雪枣”糯米粉、“白莲坡”贡米、“雪泉”糯米、“西光”大米等四个品牌六个稻米产品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使用标志。
三是围绕提高附加值,推进稻米产业化经营。怀远县遵循“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县委、县政府通过“激活内资培育本地企业、招商引资吸纳外资企业”,通过给予龙头企业以信贷、税收优惠等政策,加速糯稻产业化进程。全县拥有大米加工企业20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蚌埠兄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纯王种业有限公司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蚌埠恒发粮油贸易公司等六家企业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五粮液集团和五芳斋粽子集团等纷纷入怀投资开发糯米产业。十多家稻米加工企业自发成立了“怀远县糯米行业发展协会”;以蚌埠市恒发贸易公司冠名创建了“中国糯米网;打造 了“白莲坡”贡米、“雪枣” 糯米粉、“雪泉” 糯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品牌+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实现了由抓生产为主向抓加工、抓流通为主转变,实现了由卖原料为主向以卖产品为主转变,实现了由水稻生产大县向水稻生产强县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