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乡土能人”成为应县农业转型增效“加速器”

发布时间:2009-11-22

  11月18日,记者在应县南河种镇接马峪村采访时,见到了被当地老百姓称为 “移动大棚种植土专家”的杨汤栋。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扶持下,他引进我省目前惟一的国家农业科技 “863”项目——生物菌肥技术,带领乡亲们建成了占地65亩的“移动大棚蔬菜园区”,每个大棚的年收入达到3万元。园区的成功,让应县县委、县政府看到了发展设施蔬菜的潜力,并将此作为农业转型增效的重点,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仅今年全县就新增移动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3000个,农民人均增收1300元。

    应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如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把着力点定位在“乡土能人”身上,通过发挥“乡土能人”作用,带动全县农业的转型增效。为此,他们抓住被选定为 “山西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这一有利契机,加大对“乡土能人”的培训力度。两年来,该县农业部门先后投资50万元用于“乡土能人”新型培训学校建设,培训老师自编自印3800本实用技术教材,购置1.5万册各类农业书籍和100盘农业科技光盘。此外,还投资30万元在全县建成25个新型农民培训书屋。截至目前,该县共办培训班24期,培训“乡土能人”18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科技种田、市场营销、规模养殖等。

    有了“乡土能人”的示范带头,应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不但粮、糖、奶、菜、果等主导产品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还建起了花卉、食用菌、特种养殖等一批高效示范种养基地。全县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也得以提升,由“乡土能人”领头办起的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达468个,覆盖了全县76%的行政村。(续宏 科成 开罡)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