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美国农产品地区干热天气降雨稀少 国内豆类价格将受影响

发布时间:2012-07-26
    美国的地图被大片的橙色标注,美国的南部、西部基本都被覆盖,已经超出其二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这是美国最新的旱情示意图,干热的天气和稀少的降雨使得玉米大豆受灾严重。其中美国最大的玉米和大豆主产州艾奥瓦州已被列为异常干躁状态,预估产量的下降和逐周作物优良率的下降都推升了CBOT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涨。国际玉米价格已从510美分/蒲式耳上涨至阶段高点800美分/蒲式耳,大豆价格也出现阶段高点1691。

    好消息出现在本周一,少量的降雨虽无法缓解旱情,但对没有干死的作物非常有好处。于是周一的期货市场也出现了相应的小幅回调。这次干旱看上去比较严重,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也多关注谷物价格,但又不得不怀疑这其中夹杂着炒作因素。因为这样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毕竟美国借力打力般的炒作玉米大豆价格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作为粮食出口国可以享受到出口价提高的回报。而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也可借助干旱消息,踏准炒作的节奏而获得丰厚的收获。

    美国大旱最令国内担心的莫过于由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大豆和玉米的优良率仍然在下滑,均跌至40%以下,由于美国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均约占全球的35%,因此如果干旱持续严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恐怕就不完全只是“短期”炒作了。在国际粮价可能长期看涨的情况下,国内受到的影响程度就要看我们对进口粮食的依存程度了。根据净进口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这个指标分析,国内大米小麦和玉米这三种主要口粮的进口依存度非常低,其中最高的玉米也不足5%。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粮价的上升对国内食品价格的传导十分有限。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非常的高,2011年净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例高达80%以上,2010年也有将近80%。因此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将对国内大豆及其产品链造成直接影响,包括食用油和以豆粕为饲料的猪肉价格。

    自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转为大豆进口依赖以来,美国大豆的价格和中国需求也确实发生过很多关联。2001至2004年,因为炒作中国需求,美国大豆从415炒到1064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国大豆也跟涨。导致东北豆农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然后从2004年4月,国内外大豆价格暴跌,短短7个月时间,美国大豆从1064跌到500美分/蒲式耳,拦腰跌去一半还多。国内的大豆价格也一样暴跌,很多豆农巨亏。

    上个月美豆不断攀升的价格导致国内进口量的降低,甚至出现了一定量的“洗船”,就是宁愿违约罚款,也不愿收货。美国可能在精明地炒作价格,中国似乎也不太傻地降低了进口量。目前国内豆强油弱,难免出现少量洗船。6月大豆实际到港665.49万吨,但海关数据表明6月实际进口仅为562万吨,说明近期中国进口商大豆洗船确实属实。而商务部的数据也验证了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下降的预期,5月份到6月份中国进口大豆实际装船数量仅为387万吨和273万吨,7月份预报装船为534万吨,远低于历史同期和上半年月度平均数量。按照40—60天的船期,中国三季度进口大豆数量将大幅下降。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市场分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