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南方基金:农业股有望大涨(附股)

发布时间:2009-11-23

  农业类的上市公司较少,关注的机构也并不多,有的卖方研究范围甚至不覆盖农业,而在买方中,三季度继续大幅超配农业股的南方基金显得非常惹眼。近日,CBN记者采访了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和国信证券农业行业分析师张如。

  CBN:在大农业这个投资主题下,具体的投资路径或者方向如何去把握?

  张如:短期来看,投资一般会倾向于高弹性的子行业,但是在大农业的投资主题下,从长期来看,应该选择那些基础目前相对较差,有整合预期的子行业。

  比如畜牧养殖业,目前属于低行业竞争壁垒,低行业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化,对肉制品的需求,一线城市可能不明显,二三线城市肯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郭广昌、丁磊投资养猪业的行为是值得考虑的,随着产能布置的完成,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很快就会来了。

  另外,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就必须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价格。而提高生产效率就要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以及对种业进行改良,种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畜牧养殖业一样,其实种业应该是个技术壁垒很高的行业。另外,农业机械方面也值得关注。

  CBN:我们注意到,南方基金在三季报里超配农业板块,为什么?

  杨德龙:投资农业股的基本逻辑是,农产品目前定价整体偏低,中长期价格仍然看涨,这对上市公司业绩是正面影响。

  看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促进生物燃料的普及,加大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而农产品价格相对工业品来说还是偏低。

  农业股一般在通胀周期表现较好,比如,在2007四季度到2008一季度期间,正是国内通胀上升最快的时期,当时农业股逆势上涨。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通缩预期已经消除,而通胀预期则在逐渐加强。我们预计从明年起将进入温和通胀期,估计一季度CPI同比增幅能上升到3%。在这种通胀大环境下,超配农业股能够获得超额收益。我们认为,目前是提前布局农业股的好时机。

  另外,临近春耕,种业、化肥等上市公司可能会有较多订单,这将刺激股价上涨。这个理由也将支持农业股在四季度的上涨。

  CBN:好像一直以来机构对农业股的关注度都很低。

  杨德龙:对,农业股是个小板块,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对基金而言,不配置农业板块也不会对业绩有太大影响,除非大幅超配,才有可能在收益上有所体现。另外,目前农业公司基本面比较一般,质地好的上市公司不多,这可能也是机构较少配置农业股的原因之一。

  CBN:就投资而言,在中短期应该着眼于什么?

  张如:中短期而言,譬如从今年的四季度开始,第一可以关注上游的种业和种植业,第二就是畜牧养殖行业。因为四季度到次年的一、二季度是一个消费旺季,畜牧业将迎来一轮上涨周期。畜牧业的上涨周期一般持续半年,从关注到形成预期再到达成预期。

  CBN:从农业股的历史表现来看,哪些时段会得到市场明显的关注?

  张如:农业股的表现一般集中在四季度到次年的一季度左右,因为这个时间段中,有元旦和春节,是一个消费的旺季,肉类和油类都会被消费很多,无论是农产品还是中下游的加工和零售行业都面临机会。另外这个阶段也是产业政策或调整或出台的高峰时期,这双重因素使得农业股会得到市场的明显关注。

  CBN:如何去选择一家有潜力的农业类上市公司?

  张如:我觉得应该从一个长周期的产业变革的角度去分析,当前农业正处在周期的谷底。过去的五年间,农业产业政策的重心一直放在上游农产品价格和种植的安全之上,政策的核心意图是保障粮食的安全。

  如果现在选择农业公司,并且长期持有,应该关注那些能够在未来的产业整合中挑大梁的公司。当前农业类企业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具有实力的巨型企业不多。这些未来能够挑大梁的公司应当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背景实力,当产业整合的时机来临,国资背景的公司机会肯定会更多一些,例如中粮集团。

  杨德龙:目前农业类上市公司以区域性为主,跨省的公司不多,大部分农业公司的扩张是受局限的,可能只有土地储备比较多的北大荒(600598.SH)有这方面潜力。

  现在农业用地仍不能公开转让,受此制约,目前农业上市公司要获得大量的土地比较困难,这使其规模扩张受到影响,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大型的垄断公司。

  对于种业上市公司,与土地资源关系不大,但种业公司产品单一,现在各地都有种子公司,当地政府都鼓励农民购买当地种子,所以种业上市公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抑制。当然,上市的种业公司还是有竞争优势的,如果能够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就有可能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快速提升业绩,但这同样需要政策的支持鼓励,需要时间。

  CBN:实现农业现代化,主要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张如:我觉得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农业的行业壁垒比价低,整体的技术含量并不是特别高;二、整个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到位。

  因为这五年间政策对农业的扶持主要集中在农民以及上游农产品上,上游企业通过对农产品的不断提价保证了盈利,但是中游的加工企业这五年间在粮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盈利是一直在持续下滑的,生存环境非常困难,这也就难以谈上扩张了。

  CBN: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政策上需要哪些调整?有什么政策之外的因素需要考虑?

  张如:解决上述的困难就在于当前进行工业反哺农业,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就补贴政策而言,从狭义的角度上说,当前的补贴政策受到WTO协定下的“黄箱”、“绿箱”以及关税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限制;从广义的角度上说,就是工业反哺农业,改变补贴机制,将直接补贴转化为间接补贴,扶持一些农业现代化的企业,将目前侧重于对上游的补贴方式逐渐过渡到补贴中下游企业。

  农业具有很大的内生性特征,基本上是一个政策主导的行业,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振兴,必须对上下游都要加大扶持。

  CBN: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土地价值重估,这对农业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杨德龙:的确,目前土地资源非常紧缺,拿地的成本很高其实不止是土地资源,水面资源也比较稀缺,以后新批的水面也不会太多。所以对于那些拥有土地、水面、林业资源的上市公司,会有一个资产重估的过程。

  CBN: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股有何正面影响?

  杨德龙:对于拥有大面积农作物种植的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可降低成本,这是直接受益的。对于种业,则更受益于国家推广优质种子的惠农政策。出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初衷,鼓励农民选择优质种子,并对此提供补贴,也会使种业受益。

  CBN:我们看到这五年来,政府的核心意图就是保证粮食安全,那么,在粮食安全的目标达成后,政策会有怎样的转变呢?

  张如:粮食安全一是设立耕地红线,这是强制性的方法,二是软性的方法,提高粮食价格,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或者引导将工业用地转化为农业用地。但是一个产业的振兴,靠长期维持资源品价格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政策引导方面,目前的上游保障机制将会转变,对上游的补贴将逐渐而缓慢地过渡到中游。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