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用现代农业杠杆撬动老区经济发展——江西省吉安县推进“三化”科

发布时间:2009-11-23

  发源于江西省吉安县的庐陵文化,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就有展现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辉煌一页。北宋进士曾安止,弃官返乡,荷锄耕作之余,潜心研究水稻品种和农业生产,著书《禾谱》,记载了50多种水稻品种的特性和种植方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明代欧阳必迸发明的人力耕地机,是我国古代第一台机械耕地农具。

  在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基础上,吉安县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实干、苦干加巧干,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成效明显。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吉安县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在粮油高产创建、土地流转、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特色产业

  据介绍,在粮食生产方面,该县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技术服务,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106.58万亩,比上年增加1.17万亩;稻谷总产42.79万吨,比上年增加1.71万吨,连续第六年创历史新高。2009年吉安县被列为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建设了横江、凤凰两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两个万亩高产示范片推广了10项农业实用技术,全县19个乡镇都建设了粮食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直观地指导农民,为农民服务,促进了当地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据了解,目前吉安县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4.8万千瓦,主要农机作业量、机械化作业水平逐年提高,今年机耕率达到85%;机收率达60%;水稻机插面积从2006年的100亩增加到今年10月的10108亩。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对于吉安这样以山区为主的县域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了。

  吉安县委常委、农工部长郭钰山告诉记者,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吉安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等措施,重点培植了横江葡萄、肉牛、肉鸡、生猪、松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相继建成永和锦源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横江葡萄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县里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五大特色产业协调小组,并将五大特色产业的推进工作列入每年的全县重点项目。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通过现场办公形式,解决五大特色产业推进工作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初,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扶持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县财政每年都列支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五大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07年扶持资金为200万元,2008年达370万元,2009年达400万元。县产业化办、财政、农业、林业、果业、水利、国土、老建、农业开发、保险公司、信用联社等职能单位,按照既分工又协作的要求,积极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吉安县注重打造农业特色品牌,鼓励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牵头,积极申报农产品绿标认证、地理标志、全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已有横江葡萄等9个产品被确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今后将重点在申报有机食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上取得突破。

  目前,吉安县五大农业特色产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县葡萄种植面积2万余亩,总产量2.4万吨,年产值达1.4亿元,带动农户3800余户,今年葡萄产量达2.4万吨;依托吉安温氏、吉安正邦和万福养鸡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全县3000余户农户合作养鸡,今年肉鸡出笼1~9月份就达2080万羽;在传统农业特色品牌吉安黄牛基础上,通过运用先进冷配技术,加快肉牛产业升级改造,今年肉牛出栏预计突破10万头,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大户35户,年出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080余户;依托吉安正邦公司,采取“四提供一回收”模式与农户合作养猪,目前已发展合作养猪户141户,今年生猪出栏预计突破30万头;依托金安林产公司,带动林农8000余户发展松脂产业,每年为林农带来现金收入4000余万元。

  鼓励和支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作为吉安县新兴的一大农业特色产业的横江葡萄,是返乡农民工肖章瑛10年前从外地“引进”来的。历史上从未种植葡萄的吉安县,因为一个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愿望,10年内就发展成为江西省内外知名的葡萄产地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的成效。吉安县千方百计引导和帮助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种植养殖,特色农业和“农家乐”旅游经济等,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创业和就业,可以说是10年前就有端倪了。

  肖章瑛是横江镇屋头村桂花村小组农民,初中毕业到广西兴安县溶江镇打工,在那里学习葡萄栽种技术,1999年回到家乡后,开始种植葡萄。他用自家上等的责任田交换,一次性栽种了10亩巨峰葡萄。由于他种植的葡萄采用了最新技术、最新良种,口感优于市场其他葡萄品种,刚一上市就不同凡响,吉安市、井冈山等地涉外宾馆还把他种的葡萄指定为贵宾专用果品,市场销售价达4.4元一公斤,高出其他品种1.2元。扣除种苗费、工时费、农药化肥等开支,每亩纯收入当时达6000余元,比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强好多倍。附近农户见种葡萄效益好,自发到他的示范基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政府部门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帮助他解决具体困难,一方面组织推广种植葡萄。他因势利导,将葡萄示范基地扩建成培训和试验中心,通过签订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协议,引导农户加入葡萄产业。

  横江葡萄作为吉安县新兴的一大农业特色产业,自1999年引进试种至今,经过10年时间的精心培植,从1户种植到3000余户种植,从种植10亩到种植2万亩,从乡间果品到“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实现了从一个特色产品到一大特色产业的跨越,创造出一个农业产业化裂变式发展的奇迹。目前全县横江葡萄种植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基地52块,其中连片300亩以上的基地5块,种植横江葡萄10亩以上的大户600余户,辐射全县19个乡镇,形成135个“一村一品”葡萄专业自然村,初步形成吉安—永新公路沿线万亩横江葡萄产业示范带。目前横江葡萄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在全省葡萄行业中脱颖而出,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了近150个外销网点,今年横江葡萄还将进入澳门市场。从2004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牵头组织下,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吉安横江葡萄节”。通过举办葡萄节,使横江葡萄品牌深入人心,产品供不应求,农户种1亩横江葡萄纯收入可达7000余元,实现了“一亩葡萄十亩稻”。

  现在已36岁的肖章瑛任横江镇屋头村支部书记,在2005年就靠种葡萄致富盖起了三层小楼,而以他为榜样靠葡萄致富的后来者一年多过一年,其中不少也是曾有多年打工史的农民。为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2000年由横江葡萄种植大户牵头,组建了横江葡萄协会,2007年又在协会的基础上组建了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县果业局和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为葡萄种植户提供指导科学建园、传授生产技术、代购葡萄专用药肥等全程标准化生产跟踪服务。县、乡两级对新增横江葡萄面积进行了奖补,县果业部门与科研院校合作,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生态等自然条件特征,制定并发布了横江葡萄地方标准———《无公害食品横江葡萄》,编辑印发了《横江葡萄栽培技术指南》手册,规范了商品果、苗木、生产技术规程等横江葡萄标准化生产标准。记者在横江镇采访时,作为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名誉理事长的肖章瑛正准备与几位理事再赴广西考察引进新的葡萄品种。

  探索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机制

  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吉安县积极推行“靠大引强”战略,先后引进广东温氏、江西正邦、金安林产等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落户,依托这些现代农业大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改造、提升本地农业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按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思路,建设重点基地,培养专业大户,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同时,注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各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联合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0余家,发展社员6000余户,带动农户3万余户,实现产值达5亿余元。

  吉安县肉鸡产业主要有温氏合作养鸡、正邦合作养鸡和万福专业合作社养鸡三大块,已发展合作养鸡户3000余户,其中年出笼肉鸡10万羽以上的小区有37个、纯收入超3万元的大户1800余户。2008年全县肉鸡出笼量达到2000余万羽,今年1—9月份已出笼肉鸡2080万羽。这些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与农户合作养鸡,公司对养户实行“四提供一回收”(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服务,回收全部合格肉鸡),有效解决了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等难题。农户一年可养3—4批鸡,每批养5000羽鸡,年纯收入可达2—3万余元。吉安温氏辐射南路片12个乡镇,发展合作养鸡户已达1700余户,其中今年新发展合作养鸡户106户,新建鸡棚55728平方米,出笼肉鸡1600余万羽。

  当地生猪产业主要依托吉安正邦公司。该公司计划在吉安县投资5亿元,用5年时间达到年出栏生猪50万头的规模。自2007年10月落户当地,仅2年时间,就建成了登龙、安塘、凤凰3个大型种猪场,可存栏母猪1.2万余头,年繁育仔猪25余万头。目前吉安正邦公司正在大冲、官田等乡镇筹建5个种猪繁育场和育肥场,也采取“四提供一回收”模式与农户合作养猪。全县已发展合作养猪户141户,其中今年新发展合作养猪户60户,新建猪栏37350平方米,出栏生猪6万余头,农户每头猪平均纯赚80余元。

  吉安县是传统养牛大县,吉安黄牛是传统农业特色品牌。近年吉安县加快吉安黄牛升级改造,重点培植杂交母牛示范村和肉牛育肥大户。全县建立牛改冷配点35个,培植杂交母牛示范村35个,其中常年存栏100头以上杂交母牛示范村28个,并逐渐出现了阳光畜牧等龙头型企业。全县年出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080余户,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育肥大户35户,形成92个“一村一品”肉牛养殖专业村,去年肉牛出栏8.9万头,今年预计出栏可突破10万头。

  吉安全县拥有湿地松森林资源70余万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金安林产公司,并在县工业园西区新上了共混树脂生产线,现已达到年产1万吨松香、0.5万吨松节油、1.5万吨改性树脂、1万吨共混树脂生产能力。2008年,该公司在遭受冰雪灾害和金融风暴的双重冲击下,仍然完成销售收入9500万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该公司带动林农8000余户,每年可为林农带来4000余万元收入。

  为有效破解农村信贷难题,当地探索组建了“政府+金融机构(信用社+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新型信贷联合体,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少、贷款难、风险大等问题。目前已由县农业产业化办代表县政府出资300万元,吉安正邦出资700万元,注册成立了“吉安县正邦养殖担保公司”,可为农户提供8000万元的贷款,农户在产品上市时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信用社代扣本息。同时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由吉安正邦公司牵头,组建了“吉安县兴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现已获省金融办正式批准,注册资金5000万元,可解决农村担保贷款覆盖不到的特色产业贷款问题。县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并整合老建扶贫的贴息资金向五大特色产业倾斜,为贷款农户提供年息6%的贴息,减轻贷款农户的利息负担,促其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目前,该县积极引导担保公司以股份合作形式吸纳民间资本投入,不断做大担保公司规模,并采取市场运作,为新型信贷联合体的建设注入鲜活血液。进一步探索扩大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的覆盖面。

  当地还积极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县财政和龙头企业给予农户保险补贴,目前已开展的农业保险有横江葡萄保险、肉鸡保险、母猪保险、水稻政策性保险、林木火灾政策性保险、育肥猪政策性保险等险种。肉鸡保险已取得较好成效。去年4月8日,凤凰、永和等乡镇遭受风暴袭击,倒塌和损坏鸡棚35栋,其中全部倒塌的鸡棚有13栋,保险公司在5个工作日内就进行了理赔,35户养鸡户一次性从保险公司获赔25.6万元,基本能够满足灾后重建费用,农户1个月时间就全部恢复生产。

  记者在多家生产基地采访时注意到,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大多采用了“猪—沼—果(菜、鱼)”、“牛—沼—果(菜、鱼)”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吉安县大力推广的这种种养殖模式既解决了粪便污染,又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和对森林的破坏,改良了土壤成份,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安全性。记者认为,在这种既体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实际生产运作智慧,又反映出政府部门有效履行职能的种种积极努力的循环农业模式中,酝酿着像吉安县这样的中部县域农业现代化迈上更高台阶的巨大潜力;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必将对中西部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挥后发优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