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玉田模式”破解农村饮水安全难题

发布时间:2009-11-24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身心健康和农村稳定,拥有67万人口的河北玉田县在县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县域特点、人居状况、水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课题式设计、工程式推进、项目式管理,破解了建管过程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全县652个村的52万人从此喝上了放心水,创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玉田模式”。

  少花钱多办事

  作为农业大县的玉田县,不仅村多、人口多,而且农村饮水状况复杂。全县饮用高氟水的乡镇有8个,涉及194个村11.4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启动后,玉田县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河北玉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针对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洼地等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课题式研究规划,制定了三种供水模式。对人口及村庄相对较集中、地势平坦的平原村,实行联村集中供水。对人口稀少的山区村和河渠、坑塘较多的洼地村,以实施单村供水工程为主。在平原乡镇充分依托联建村的优势,实行小型联村供水。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共实施了孤树、郭家桥、林西和彩亭桥四个中型联村供水工程,涉及66个村、6.4万人。2008年,该县共谋划联村供水工程21个,涉及49个村庄、2.1万人。

  巧解资金难题

  农村饮水工程投入大,制约农村饮水工程的一个难题是缺少资金。

  玉田县委、县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的一个重点民生工程,实施多条腿走路,通过“四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即向国家要一点、县里多投入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水利资金。该县先后拿出3000万元作为农村饮水工程的配套资金。同时,按照共享与共建相结合的思路,借助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

  为了把农村饮水工程建成百姓满意、科学高效的民心项目,玉田通过县、乡、村“三级监理制度”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三项制度”严把工程建设每一个环节的质量。

  让清泉源源不断

  “三分建、七分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起更要管得好。

  该县根据农村群众用水特点,经过反复调研、征寻意见,制定出合理的梯次水价,推行“用水定额,超额加收水费”的阶梯水价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户的节水意识,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在供水系统上,该县实行了供水运行智能监控模式。该县还充分发挥工程管护的民主化,在全县推行协会管理模式。协会切实赋予用水户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用水户的责任感。该县在确保水源安全的问题上专门实行了水源地保护模式。制定出台了《河北玉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地保护办法》,按照规定划定了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并在水源工程的保护范围设立了标志,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治污减排百日攻坚联合行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该县还针对单村、小联村、大联村的供水实际,制订出台了《河北玉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确立了一套完善的工程维护服务体系。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冯国军 尚书 史悦广   编辑: 商翠敏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