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农民专业合作社盼望多受支持

发布时间:2012-10-13

   在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改变延续几十年的耕作方式,他们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规模化经营。这些社员希望,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给予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多支持,打开增产增收之路。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很多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地,地挨地垄靠垄,大机械用不上。地里都是稻麦薯豆交错的“花花田”,也无法进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让土地规模经营、统一田间作业和管理成为现实。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现代农业农机作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目前农机具已发展到102台套,最大的农机491马力。合作社副理事长杜振涛说,以前农民自己种地,用小型农业机械,深耕不深、播种不标准,土地产出率也不高。

  “现在合作社统一农作物品种,使用大马力机械深松整地,GPS定位播种,种植精准度越来越高。再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粮食产量明显增加。”杜振涛告诉记者,合作社统一经营的土地,2010年粮食产量只有2.6亿斤,2011年就增加到2.9亿斤,今年可能达到3.2亿斤。

  粮食增产,农民也增收。合作社社员李中是海北镇长安村农民,他将自家的110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亩产比他自己种的还要高。他说,土地流转费虽然不如自己种地挣得多,但可以打工挣钱,两项收入远远超出自己种地挣的钱。

  不过,李中和一些社员都有同样的困扰,因为个别几户农民不愿意流转给合作社,整片土地就无法实现连片作业。规模经营产生的效益很高,如何监督合作社,让社员能拿到合理的“分红”?他们盼望土地规模经营有更好的政策推动,合作社能够更加规范。

  合作社理事长盛春景,同时也是海北镇党委书记,当了十多年乡镇干部,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兴组织,他有自己的看法。随着更多年青一代的农民留在城市,老人、妇女已在一些地方成为种粮主体,这导致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起来非常困难,大型农业机械也因分散的土地无用武之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分散种植,以及未来谁种地、如何把地种好的重要方式。

  盛春景看好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合作社通过应用大型农机和先进农技,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粮食单产。还能统一购买生产资料,降低种植成本,统一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有了效益后还可以给农民更多“分红”,让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加入。

  但他也有担忧。种植成本逐渐增加,对一户农民来说影响很大,对于拥有几十万亩耕地的合作社影响更大。合作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春耕生产,但“合作社”这个主体贷款过程中还有很多条件限制,这是制约不少合作社发展的障碍。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已经达到两万多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逐渐扩大。如何让土地规模经营打开增粮富民路,解决阻碍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不少合作社社员希望,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给予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更多支持,让更多的土地集中到种植水平更高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增粮同时带动农民增收。

  不仅如此,田间路、灌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实现农民增收,还要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让农民得到更多效益。

  过去几十年,中央对“三农”发展已经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今后应继续加大支持。“让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更好更快,惠及更多农民。”盛春景对未来充满希望。(新华社)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行业信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