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武都区以学习实践活动助推农业农村发展

发布时间:2009-11-24

   新华网甘肃频道11月24日电 武都区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办实事、解难题,着力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普及农业科技、落实惠民政策上下功夫,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武都区已开工马街镇感恩村公路等通村公路100条516.1公里,完工15条;恢复重建电信光缆线路300公里、电缆线路61公里;完成了19座联通基站的重建立杆挂缆;完成了160座移动基站的维修;开工重建洛塘邮电所等5个邮电所;完成了35KV、10KV及以下供电线路的维修,69个整村异地重建村通电工程正在实施;开工建设洛塘镇香树坝河堤等29条河堤,其中石门乡木竹河堤等13条已完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项已完工。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区按照“抓特色、调结构、扩基地、强产业”的思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引导乡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油橄榄、花椒、核桃三大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国有油橄榄丰产示范园4处734亩,私营油橄榄园145处25000亩,农户连片橄榄园165266亩,全区油橄榄面积达到19.1万亩,5万亩进入挂果期,3万亩进入盛果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预计今年全区油橄榄鲜果产量将达到2600吨,产值3700多万元。已建成万亩花椒基地6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68个,23个花椒品种改良示范点,组建了北茂、东盛2个区域性花椒协会,发展协会会员2100人,成立乡级花椒协会22个,发展协会会员21000人,在马街镇建成了陇南花椒博物馆,全区宜椒面积已达到100万亩,保存株数7220万株,挂果面积62万亩,挂果株数3616万株,产量达1600万公斤,产值3.84亿元。已有34个乡镇623个行政村成为核桃主产区,种植面积达46.21万亩,保存株数924.2万株,已建成万亩以上核桃基地5处,建立汉王仓园、琵琶张坝良种核桃试验示范基地2处583.4亩,年产良种核桃穗条100万枝、优质核桃嫁接苗150万株、年繁育核桃实生苗400万株,每年销售各类核桃苗木100万株。

    同时, 武都区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引进、示范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全区农作物品种的换代升级,把科技广泛运用到了田间地头、果园菜地,成为助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相继启动了水产养殖、茶叶生产、畜牧养殖、农村能源建设、旱作农业及病虫害防治、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新品种试验示范等各类示范点62个,加快了优质标准化农产品技术集成速度,使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以推广。区上还专门组织农业、林业、果蔬、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人员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聘请相关人员,为广大农民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们深切地了解到科学发展、科学务农与增产增效增收之间的密切联系。

    此外,区上紧紧抓住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医、上学、住房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学习实践带来的实惠。占地面积43.09亩,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预算投资6000万元的武都区东江新区保障性安置房建设项目已完成了工程形象进度的70%;建设总规模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1亩,总投资1624万元的武都区钟楼滩开发区廉租房建设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规划建设的90所“五保家园”,总投资2700多万,已有15所竣工;已为全区2226名五保户发放供养金267.12万元。(林黎星)

    编辑:王进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11-24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