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关于我市设施农业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09-11-25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蒋凡凡做客天津政务网,谈我市设施农业建设情况。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设施化农业?


  蒋凡凡:设施农业就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使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这里说的设施农业,既包括种植业设施,也包括养殖业设施。种植业设施包括温室、塑料大棚。养殖业设施包括规模化生产的畜牧养殖场和渔业工厂化养殖车间。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益等特点,产出的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传统农业,因此,发展设施农业即可以装满农民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可以说,发展设施农业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持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蒋凡凡: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即:到2011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建设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10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50个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


  去年5月,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4412”工作目标,即用4年时间,全面建成40万亩高标准种植业设施生产基地,12个有农业的区县各建成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主持人:两年来,我市设施农业建设都有哪些特点?


  蒋凡凡:这个问题我想重点介绍一下,我市的设施农业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建设。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市领导就加快我市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多次强调,多次批示,多次检查,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加大推动力度。高丽书记带领市四大班子对设施农业建设进行了实地检查和推动;兴国市长组织召开了银政合作现场会,研究破解资金瓶颈问题;元敏同志、利军同志和文喜同志多次主持召开设施农业建设推动会,并经常带领有关部门,深入12个区县开展调研和督查活动。各区县主要领导也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听汇报、做部署、提要求,逐乡镇、村、户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设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市里先后出台了《天津市种植业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天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天津市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和《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其中,对种植业设施扶持政策:市财政对新型节能温室每亩(建筑面积)补贴7000元,普通温室为4200元,钢骨架塑料大棚为2500元,普通塑料大棚1200元。对列入市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的生猪、奶牛示范园区每个园区补助200万元,蛋鸡、肉鸡、肉牛示范园区每个补助100万元。对列入市级的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的工厂化养殖示范园区,每个市补资金200万元,池塘养殖示范园区每个市补资金100万元。对现代农业示范园扶持政策:市级资金每年各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连续三年,在市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各区县也都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

 

  三是科技推广力度前所未有。由于一系列设施专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农口部门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设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从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今年的有关情况正在汇总。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全市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科技项目、科技下乡以及技术人员包区县包乡镇、电视、电话、互联网及报纸等宣传媒介共培训菜农5.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万份,引进推广设施专用新品种152个,专用技术48项,技术普及率达到92%以上。

 

  四是设施农业建设水平之高前所未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规划水平高。在规划设计上,很多区县都聘请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国内顶尖的规划设计单位负责总体规划的设计,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使国内外最新最优的设计理念与当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第二,建设水平高。设施农业建设坚持了“六有”标准,即设施有配套、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识、检测有设备、服务有组织、销售有渠道。第三,科技含量高。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上,各区县突出创意农业的理念,建成各具特色的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同时在示范推广先进技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开展节约循环利用资源以及拓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功能等方面做文章,努力将农业园区建设成展示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典范和标志。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蒋凡凡


  主持人: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工作,已连续两年列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下面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市两年来设施农业建设的进展情况。


  蒋凡凡:具体来说,根据我市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思路,在人均耕地只有1.5亩的情况下,如何使有限的土地创造出高额效益,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设施农业。为此,去年和今年建设10万亩高标准种植业设施生产基地,分别被市政府列入20项民心工程之一。在去年圆满完成10万亩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截至到10月30日,我市已提前两个月完成建成高标准种植业设施农业10万亩任务。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畜牧、水产园区在去年建设20个、14个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20个畜牧示范园区和15个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两年共完成69个现代养殖示范园区的建设任务。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由于区县积极性高,在原定12个园区的基础上,目前已增加到15个,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9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6个,西青、北辰、汉沽三个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获得广泛的好评。预计到年底,已经开工建设的其它区县的园区核心区将完成50%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


  主持人:取得的成效如何?


  蒋凡凡:设施农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已成为当前我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对今年前三季度统计,全市新建种植业设施实现总产量126.4万吨,实现总产值16.03亿元;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生产设备、技术工艺更新改造,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潜力得到释放,生猪园区产活仔率、日增重等生产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以上,奶牛园区产奶牛年单产平均8吨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优势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车间每平米产值1200元,大大高于传统养殖方式。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请您介绍一下我市设施农业建设的下一步工作。


  蒋凡凡:我市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今后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遇到的问题也不少,我们要抓住当前农业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在进一步搞好银政合作平台建设的同时,扩大金融保险在农业上运用,建立金融贷款担保制度,设立风险基金,放宽农民担保抵押限制,解决金融难。建立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机制,以吸引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流向农业,用保险来稳定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和影响,保持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创新建立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搞活经营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村一品”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引导力度,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带动农民,积极探索产销直挂新模式,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专销点建设,提高我市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延长农业的产业链。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农业科研方式,改革农业推广机构,建立稳定有效的推广服务队伍,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优势,形成产学研的一体化,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后劲。推出一批有“身份证”的农产品,建设一批农产品质量信息追溯试点单位,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名牌产品,让人民群众吃的安全健康。


  加快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是实现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的关键一环。为了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组织推动力度,我们组建了天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张国庆同志担任指挥部总指挥,成员由各相关部门和区县主管负责同志组成。我们一定要按照利军、文喜同志在农口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的大干70天,冲刺四季度的要求,抓住农业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力争我市设施农业建设有一个新的突破,为我市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农村经济的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再次感谢蒋凡凡副主任做客天津政务网,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