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辽宁振兴这六年:昂首跨入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行列

发布时间:2009-11-25
 

  新民市大民屯镇曾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农业“样本乡”,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新民市政府抢抓产业结构调整,在大民屯镇建起了绵延16公里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像大民屯镇一样,如今,新民市多个农业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涌现出“花卉村”、“苹果村”等百余个特色产业专业村,催生了加工、运输和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速成长。这里的农业不但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弱势状态,去年新民市还获得了“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全国企业创业环境最佳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等荣誉称号,今年,又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新民市农业的崛起,是全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个缩影。

  2003年,中央11号文件的发布,拉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幕,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由此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在这场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曾以工业大省而闻名于世的辽宁,昂首跨入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行列。

  省农委主任刘长江感叹,过去的这6年,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效的6年,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6年,是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和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的6年,是各项政策向农村倾斜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6年。

  6年间,我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全省县域经济却逆势而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省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县域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前三个季度,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86亿元,同比增长25.8%,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3.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3.3亿元,同比增长40.4%,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27.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46亿元,同比增长66.7%,比全省平均增幅高25个百分点。全省县域重点园区发展速度加快,前9个月,新上项目1430个;实现销售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108%;上缴税金44.3亿元,同比增长123%。

  政策引导,加大投入,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使公共财政、设施、服务不断向“三农”倾斜,使农民得到极大的实惠。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8%,上升到全国第9位。

  6年间,辽宁农业产业优势逐步凸显。“黄金玉米带”优势不断突出,“水稻高产工程”效果显著,东部山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已成规模,设施农业规模和数量已居全国之首。优势产业已初步构成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点,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粮食产量连续4年在1700万吨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位列全国第16位,粮食总产位列全国第11位。我省已被列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有21个县成为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县。

  同时,我省以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两大基地”为重点,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现已成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及多种特色农产品重点产区,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环渤海苹果和优质粳稻列入国家优势产业带布局,在花卉产业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球根花卉种植基地和主要鲜切花生产基地,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分别比2002年增长23.2%和205%。

  据统计,今年我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635万亩,比上年增加3.3万亩,全省高效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农业用地调整和棚室建设在春季双双实现高速迈进。今年我省开工建设了150个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区,示范带动了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花生5个粮油作物增产增效,共带动750万亩粮食生产田。专家预测,仅此全省可增产粮食5亿公斤。省里还安排资金2500万元,支持东部山区6个市的10个县新建特色产业面积3.9万多亩,辐射带动10万亩。在大洼等6个县区重点推广了6个“超级稻”品种及3项主推技术,辐射带动全省推广优质高产水稻400万亩以上。全省五大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6%。今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33号文件,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省委、省政府基于现实分析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紧紧把握机遇,确定了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两大基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和发展思路。

  农业兴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如今的辽宁农村面貌正发生着巨变。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征途中,辽宁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

(辽宁日报 韩克铭)
[责任编辑:侯志强]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