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正在形成
今年,广西烟叶生产大县靖西县有8076户农户种植烤烟,面积达7.68万亩,产烟叶21.35万担,收入1.69亿元(含产前投入补贴),户均收入2.09万元,烟叶综合创税5000多万元,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工商交接合格率和烟叶部位比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 烟水配套—— 摆脱靠天种烟时代 壮乡靖西地处祖国南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但五、六十年代兴修的水利工程已经年久失修,“旱不能灌,涝不能排”,薄弱的烟田基础设施,制约着靖西烟叶生产的发展。 2006年开始,靖西烟草营销部以实际行动响应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号召,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规模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290万元,整合地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200万元,建设烟水烟路工程项目78项,修建沟渠317条,长338公里,管网11公里,小塘坝7座,提灌排涝站2座。机耕路5条18公里。改善了11.2万亩基本烟田的生产条件,使15550户农户从中受益。基本形成“管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农田。 水有了,路通了,烤房建了,生产水平提高了,烟农收入增加了,烟农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全县相继出现了连片种植万亩的大乡镇,千亩连片的专业村和种植50亩以上的专业户。连偏僻边远的旱片山村在完善配套设施后也种上了烤烟。今年春大旱,靖西7.68万亩烟田却得到了有效灌溉,减少损失约1500万元。 今年靖西广大烟农户均增收,从硬指标来看,2009年烟叶收购价格从去年的每斤6.56元提高到6.98元;全县烟叶收购量从去年的16.68万担增加到今年的21.35万担,增产给该县每户烟农带来了384.6元的增收。从客观上来看,在靖西烟农大增收的“账本”中,还有来自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带来的“减工降本增效”的收入。 探索专业化分工—— 减工降本增效初显 在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靖西县围绕国家局“一基四化”(即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减工降本增效为目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育苗、烘烤的工场化作业,中间专业化服务,使得以专业化分工促进集约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该县引进旋耕机、起垄机84台,组成8支专业机耕服务队,为烟农提高翻耕、整地、起垄服务。每亩只收烟农机耕作业费150元,专业化服务每亩节约成本90元,并提高了整地质量,降低烟农劳动强度,使“轻轻松松种烟,实实在在受益”成为现实。经测算,每亩用工从传统方式的35个下降至20个,减少了15个,按每个工日40元计算,每亩用工成本800元,比传统生产方式节约用工成本600元,每亩实际节约成本450元,加之实行专业化管理后,每亩提高产量、质量增效300元,烟农每亩可多增收750元。 目前靖西县烤烟生产种植管理7.68万亩,就增加农村季节劳动力约15000个,该县烟草部门增加300多名聘用工,该县每1000人就有一人长期稳定服务于烤烟生产经营。烤烟生产的发展同时促进和带动运输服务业,建筑建材业发展,此外,每年供应农药、农膜等小商品3000吨,活跃了城乡小商小贩,呈现出“一业兴起多业旺”的景象。(姚善策 李之情 宋战锋)
|
责任编辑: 钟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