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大豆压榨企业难盈利 期货市场来增利

发布时间:2013-06-05

   国内进口大豆压榨行业持续走在亏损的压力线下,降低开工率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当前,一批外资已经陆续压缩压榨行业投资,大型压榨企业已逐渐把占有市场份额的经营目标向提升利润的经营目标转变,而期货市场成为企业避险增利的主要渠道。

  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坦言:“路易达孚在中国的生产线处于收缩当中,邦吉、来宝集团也都在收缩压榨阵线,原因就是一直在赔钱。现在进口大豆压榨行业基本没有钱赚,如果没有参与期货,肯定是亏钱。参加期货套期保值是保本,在保值基础上根据期现差价变化适度套利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2009年以来,进口大豆压榨行业只有不到一半的开工率,大豆加工的行业利润率整体上逐年走低,5%左右的利润率只有顶尖企业才能实现。同时,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近年来接二连三上马新工厂,市场攻势凌厉,整个行业产能仍在“奇迹”般上升。

  过剩产能难出清,利润连续降低,整个大豆压榨行业“僵尸企业”横行,赚钱日益艰难。不参与期货市场就没钱赚,几乎成为整个大豆压榨行业的共识。毕竟,大豆油现在是地地道道的大路货,压榨、精炼技术各个厂家相差无几,产品、营销推广大同小异,靠大路货拼价格杀出一条血路,希望渺茫。

  国内大型油厂几乎都参与了期货市场。国内粮食企业领头羊——中粮集团更是通过大量参与期市稳定其规模化的现货经营,以至于不少期货市场参与者,都试图通过寻找中粮持仓变化的蛛丝马迹,分析未来行情走势。

  中粮粮油有限公司油脂部副总经理昌木平表示:“中粮非常重视期货工具的使用。大豆、玉米豆粕产品都具有金融化特征,在其经营上要取得优势离不开期货工具,目前期货操作已成为中粮日常经营的一部分。”

  不过,既然参与期货市场,赚赔便成了家常事。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负责中粮集团产业链上大豆压榨的中国粮油控股,在2010年上半年,大豆等油籽的套期保值业务曾让中国粮油控股在2010年上半年毛利率高出同业约10个百分点。但2010年下半年,由于大豆等农产品套期保值产生期货亏损,中国粮油控股2010全年未经审核综合利润同比下降约37%,缩水约7.5亿港元。

  由此可见,期货市场对于大型压榨企业的经营的影响。但是,期货行情波诡云谲,即便是市场老手,在放大杠杆的交易中,也难以永操胜券,好在大型企业市场参与的思路基本是保值避险,有现货经营与期货交易形成对冲,使企业将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拒之在外。

  目前,大豆压榨企业日常经营普遍已经期货化,不仅仅体现在行业普遍应用的大豆点价采购,还体现在压榨后的产品——豆油和豆粕的销售方面。陈涛说:“路易达孚公司的豆粕销售中至少有一半通过基差交易达成。”

  基差代表现货与期货的价差。相比传统的一口价交易,基差交易在定价上给买方提供了更大的主动权。例如,路易达孚与下游饲料企业客户签订2013年9月交货的豆粕基差交易合同,并约定一个固定基差,客户便可以在合同签订日之后至9月1日前期货市场任何一个交易日点价。只要期货价格曾击穿该客户点价的价格,该笔基差交易便视为达成。双方最终的现货交易价格为期货点价价格加上双方约定的基差。

  陈涛说,在这种定价方式下,客户能够按照自身对市场的研究判断,自由选择适合的结算价格。对于卖方而言,尽管目前豆粕期现货价格倒挂,但一年中总有几天相对大豆原料价格出现盈利空间,一旦出现这样的机会,公司就会争取全部套保。此后,每达成一笔基差交易,路易达孚便在点价的价位,实施相同数量的买入平仓。

  陈涛表示:“做基差交易以后,现货销售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变动更加统一,比如期货盘面涨了50元/吨,现货销售价格即时上涨50元/吨,反之亦然,这样更有利于市场风险的控制。当买入和卖出都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以后,我们对市场价格的绝对涨跌便不再敏感,而只关注基差的变化。”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期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