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力促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旱灾严重,但凡是设施农业得以较快发展的地方,农民的收入却有所增加。尤其是今年种植设施蔬菜的农户,一般亩效益都达到3万元以上。”谈到设施农业的好处,北票市王福辉副市长有很多的话说,“为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北票市继春季出台优惠政策,后来又提出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补充意见。”2009年,朝阳市下达给北票市保护地建设任务是春季新建日光温室1.6万亩、冷棚2000亩;秋季新建日光温室2万亩。截至11月24日,北票市日光温室建设面积已完成3.82万亩,冷棚完成4500亩,并全部投入生产。
多年来,北票市委、市政府把设施农业作为全市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不断予以大力推进。特别是近一年来,充分利用省支持辽西北设施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了设施农业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五个抓好”。
其一,抓好政策落实。春季集中连片新建50亩以上温室或100亩以上冷棚小区,年内投产的,市财政给予水、电配套补助,同时视所在乡镇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入100万元;集中连片新建50亩以上标准日光温室小区,年内投产的,市财政给予每栋2万元以内贷款额度的贴息。秋季集中连片新建50亩以上温室,年度内投入使用的,除执行春季的相关扶持政策外,每延长米再补助30元。对新建10亩以上(400延长米)50亩以下(2000延长米)的温室小区,给予配水、配电及补助。
其二,抓好地块落实。首先是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原则,突出重点乡镇,尽量沿“101”、“305”、“京四”高速路的两旁,距离水源、市场较近的地方发展设施农业,同时鼓励设施农业发展进山进沟。其次是反租倒包,鼓励土地在农户手中依法、有偿、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再次是把条田变方田,加大工作力度,把从事保护地产业的农户集中起来进行建设、生产,提高土地的集中利用率。
其三,抓好建棚质量。由于考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温室的跨度、矢高、后坡仰角、长度、墙体顶端厚度和冷棚的跨度、长度、矢高、肩高、骨架间距等都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定,同时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绝不允许出现“低、矮、小、差”劣等棚。
其四,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注重蔬菜类品种更新换代的同时,进一步注重棚内结构调整,市蔬菜科技示范园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用先进的品种和栽培模式,积极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使保护地效益稳步提高。
其五,抓好科技服务。以市蔬菜站为中心,加大了保护地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在服务上,特别注重技术推广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今年蔬菜站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达400余次,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深入田间巡回指导农民2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0万余份。另外,北票市的“农业科技110”也成为服务保护地产业的有益补充。
为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北票市还注重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保护地建设与固定资产投入相结合,集中新建50亩以上温室或100亩以上冷棚小区,年内投产的,视所在乡镇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入100万元。二是把保护地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支持、鼓励建棚大户从事保护地的投资、建设、生产、经营。三是把保护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建设相结合,围绕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保证本市果菜批发市场二期工程顺利建成。该市场建成后,全年将实现交易量30万吨,实现交易额4亿元、利税2000万元,对北票市保护地产业将起到巨大拉动作用。四是做到保护地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他们围绕保护地产业集中精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效果好、作用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产业形成联动格局,互为促进、互相发展。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到2008年,北票市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5.3万亩。今年以来,新发展折合50亩设施农业小区760多个,包括冷棚,新发展面积达4.27万亩,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9.57万亩。预计到年底,北票市农民靠此可人均增收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