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农村实现设施农业全覆盖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越来越多的大田已经进入冬休期。可在绥中县农村,许多田地都穿上了塑料大棚这件外衣,以往的冬天闲变成了现在的四季忙。
政府扶持,农民肯干。绥中自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大棚生产已成为全县设施农业中最具前景、也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绥中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该项工作作为强县富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县政府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各乡镇及时解决资金、技术、水电路配套等问题。县政府今年已投资1061万元为设施农业小区修建水电配套工程,其中投资821万元新建配电工程53处;投资240万元修建配水工程13处。各乡镇认真落实县政府工作部署,制定了各自的奖励政策,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专业队伍,全力抓设施农业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小区已落实完工941个,其中日光温室小区915个,冷棚小区26个。就连位于西北山区的明水、永安堡、加碑岩等乡镇也都发展了设施农业小区,24个涉农乡镇实现了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全覆盖,开创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10年来的最好局面。据统计,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21万亩,日光温室大棚数量达到10.5万个,大中小冷棚数量达到2.2万个。
部门支持,服务到位。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全力支持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农委、农发、果蚕等部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蔬菜办技术人员成为乡镇的常客,积极帮助农民解决棚菜生产技术难题;财政部门、金融系统为设施农业小区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县信用联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对设施农业建设所需资金优先予以保障,今年前10个月,3家银行已累计发放设施农业贷款4.02亿元,农户现在新建一个标准蔬菜大棚可得到2至3万元贷款,缓解了农民资金短缺问题;农电、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地为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配套水电路设施,确保了每个小区的配套工程与小区建设同步完工。其中农电部门支持设施农业建设的力度尤为大,今年修建的53处配电工程,都是在财政资金暂时没有到位,农电部门主动垫付资金的情况下完成的,真正发挥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品种更新,群众受益。绥中县设施农业的种植品种从以前单纯的蔬菜,正逐步向花卉、瓜果等高效益作物拓展。到现在已经拥有冷棚西香瓜、五彩椒、无核金皇后葡萄、金太阳杏等特色品种种植。今年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普遍得到了实惠,塔山屯镇的日光温室大棚生产每亩纯收入超过4万元;李家堡乡的小冷棚生产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高甸子乡的大冷棚生产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当年就可收回全部建棚资金;前卫镇的棚桃生产每亩纯收入可达3-4万元;王宝镇的日光温室葡萄生产每亩纯收入可达6-8万元。设施农业让绥中大地四季有收获,这些反季节产品在市场销售价格上占有了很大优势,收入增加后,农民建棚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要求乡镇政府帮助调整土地、协调贷款、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