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推广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日前在4个旗县区举办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现场观摩会,以此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这项玉米种植新技术。3年内,我市240万亩籽粒玉米将实现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全覆盖,玉米总产量将增加30—40万吨,为首府粮食总产再上新高做贡献。
在土左旗农业核心技术种植示范区,采用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的玉米长得格外茂盛挺拔。今年88岁的闫贵房村村民刘六望着自家20余亩玉米地喜上眉梢。“我种了近70年的玉米,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玉米!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就是好。今年我家的玉米亩产上2000斤不成问题!”刘六自信地说。在托县新营子镇老杜营村千亩连片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示范区,在赛罕区金河镇棚松营村千亩连片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示范区,在和林县盛乐镇郭家营村千亩连片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玉米叶宽、杆粗、苗齐,正进入抽雄吐丝期,让参加观摩会人员充分领略了“黄金玉米带”的壮观。
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郑建中告诉记者,玉米是呼和浩特市第一大主栽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左右,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以上,其中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达240万亩、青贮玉米40万亩。从全市玉米生产现状看,呼和浩特市玉米的单产水平不高、种植密度过低、生长热量不足,地膜覆盖技术仍有发展空间。2012年,呼和浩特市从巴彦淖尔市引进了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这是针对当前覆膜玉米种植中存在的膜面窄、热量不足、温度低、带型不利于密植、大行间过宽、土壤裸露部分多、易生杂草、中耕费工、耗水多等问题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在呼和浩特市两年的实验对比,该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地膜覆盖率,增加亩株数,有增强保水和增温作用,采取这项技术种植的玉米示范区玉米亩均产量达870公斤,是一般大田覆膜玉米的两倍,亩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左右。如今全市的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面积已由最初引进的80亩扩大到40000余亩,涉及全市4个旗县区14个乡镇27个行政村,发展势头强劲。
据了解,今年呼和浩特市在推广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过程中采取了“改地膜、改品种、改密度、改播种机具、改种植模式”的“五改”措施,主要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载体。呼和浩特市240万亩籽粒玉米实现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种植技术全覆盖后,农民的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