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栾城紫小麦给农户带来效益
进入夏收季节,金黄的麦粒、喜悦的笑脸已经成为了全市广大农村随处可见的风景线。在栾城区东牛村的麦地,却是另外一个景象;这里的麦子居然是紫色和蓝色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6月16日,记者来到东牛村,石家庄天亮合作社负责人赵军海满面笑容地向我们展示刚刚收获的紫小麦。看着那些紫红色的麦仁,赵军海说:“最初紫小麦种植面积是2亩,经过三年的大田种植,目前已经发展到300亩。”
手拿一把麦穗,搓一搓,吹一下,一把饱满的紫红色麦粒出现在掌心。作为紫优5号的育种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张正斌研究员对这个地块的麦田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这个品种我们已经研究了十多年,目前推广的已经是第八代。”张正斌介绍说,栾城区地处富硒带,这两年一直致力于发展特色高附加值农业。紫小麦富含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普通小麦不能比拟的。同时,紫小麦虽然是小麦的一个新品种,但它在种植管理上与普通小麦区别不大,对土壤和气温等要求也不高。主要是由于紫优5号是野生小麦的杂交品种,所以它具有很强的抗旱、抗倒伏、抗虫害等特点。
在收割现场,记者看到紫小麦的产量每亩也能达到500公斤左右。赵军海告诉记者,他们的紫小麦讲究自然种植。追求的是免药、减肥、少水的绿色模式。他告诉记者,“紫小麦虽然亩产和普通小麦亩产差不多,但是它的市场价格却是普通小麦的三倍。去年我们种植了60亩紫小麦,加工成了面粉,供不应求。”
紫小麦种植成本低,质量高,给广大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紫小麦做成的面条、水饺、麦片等食品,同样带有本品种自然生成的紫色,销路很好。
赵军海自豪地说:“虽然我们的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这紫小麦每年都供不应求。今年,我们已经接到了2350多公斤的订单。我们合作社打算明后两年,把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让更多的农户都来种紫小麦,并逐步加大对紫小麦的深加工。”(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