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业观光旅游方兴未艾
目前已有国家级示范点23家,省级示范点44家,省级农业观光点37家
25家示范点被组合进旅行社销售的线路产品中
本报讯(记者岳晋峰)随着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省农业观光旅游整体规模得以壮大,其特色鲜明、参与性强、消费水平适中,已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1月30日,我省农业观光旅游点已发展到10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23家,省级示范点44家,省级农业观光点37家。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开发,我省农业观光旅游形成的多样化产品为旅游者休闲需求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今年以来,为了促进农业观光旅游的健康发展,我省围绕“十一点三区”,即以11个市为中心,城区、郊区和山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重点项目。城区,因其交通便利,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观光农业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业种植为主,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农业科技园等观光体验型项目;郊区,重点发展观光采摘、租赁农园和农家乐项目;山区,重点发展休闲疗养项目,让城市居民摆脱城市的喧嚣嘈杂,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主要包括森林旅游和水库垂钓等。
目前,我省农业观光旅游根据自身农业特点、市场潜力、资源禀赋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经营模式。
一是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为拓展功能,提高科技品位,完善服务设施,逐渐将其建设成为农业科技人员和中小学生观摩学习、培训、实习的场所。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拓展旅游观光业务,既有利于扩大企业品牌宣传,也有利于延伸产业链。三是发展特色村镇,开辟“农家乐”,重点在美化村容村貌、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升华地方文化、推行标准化服务上下工夫。四是发展水利工程和森林资源,此类观光农业的建设重心是增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扩大辐射带动范围、规范境区管理、开辟旅游线路。
如今,一批典型示范单位已脱颖而出,全省农业观光旅游点大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原产业的附加值,成为当地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大寨、西沟、东四义和贾家庄等老典型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同时,皇城新村、后沟古村、和谐生态园、锡崖沟、葡峰山庄等一批新典型活跃了旅游市场,特别是太原市区及周边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等地有10余个房地产、煤焦等民营企业开始参股和新建观光农业点,建设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成为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5家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被组合进旅行社销售的线路产品中,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