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休闲农业要以品牌为依托 主题本土化与管理国际化相结合
起点低底子薄服务跟不上 海南休闲农业要以品牌为依托,主题本土化与管理国际化相结合 海口晚报网12月13日讯(记者祝勇 实习生李里) 海南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并且干湿季节明显,生态环境保持相对完整,发展休闲农业条件良好。旅游业的发达,为海南休闲农业提供了产业支持。但自然灾害频繁、人口素质不高、省内外竞争激烈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对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造成冲击。 面临多种不利因素挑战 琼州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过建春教授说,海南发展休闲农业面临诸多弱势,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农业资源受到威胁。海南起步较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同时,海南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跟不上服务质量的需求。 过建春说,当前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将促进海南休闲农业发展。 海南休闲农业面临着多种威胁,一方面是来自省内其它类型旅游的威胁,海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形式分流一部分休闲农业的客源。而周围省份如广东、广西休闲农业的发展,也给海南休闲农业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在几年前,“五一”、“十一”黄金周是海南旅游的高峰期,游客一般会利用长假参加休闲农业旅游。但是取消五一黄金周后,游客只得选择短线游,海南休闲农业游客量相应减少。 在多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海南休闲农业如何发展? 过建春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相近特色和互补特色的休闲农业区可以自愿组成策略或发展同盟,强强联合,实现规模效益。 保障失地农民的权利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如何利用成为旅游是否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资源能否合理利用与农民土地权益能否得以保护成为乡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文方认为,应构建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依据产权确定我国当前土地征收增值分配方案,让失地农民有权参与被征农地用途转变后产生的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增值,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增值和政策增值部分,则应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分离,市民、失地农民和在耕农民均可平等地享有这一土地增值成果。 以品牌为依托中西结合 热带休闲农业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省农业厅成立了“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管理局”,统领海南休闲产业大局,结束了海南休闲农业自发无序发展的状态。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教授潘贤丽说,在国际旅游岛大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应走主题本土化与管理国际化结合的路子,突出热带田园性、本土乡村性和绿色生态性。要以原有品牌农产品为依托,拓展产业链,缩短休闲农业品牌的成型过程,把四大名菜及热带水果品牌进行拓展和延伸,创建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蕴涵无限保险单的休闲体验活动。 潘贤丽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要成立行业协会,研究并制定分类行业标准,规范休闲农业运作经营。除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业界的努力外,规划、旅游、立法、工商、交通等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形成职能部门协作的和谐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