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蔬菜种植业实行农业标准化带来新变化
乐平市百乐村,近几年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一批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一人种着12个冬暖式大棚的徐占正说,市里印发了各种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口袋书”,何时育苗,种何品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灭虫治病、产品采收等都有农技员跟踪指导,乐平作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注重在每个环节为农民提供操作性强的标准参考,只有按规程操作,才能生产出“紧俏货”,“这不,我家种的SOD爱吉果西红柿刚开花,就有菜贩上门订购,价钱不低哩!”
徐占正的话印证着农业标准化给乐平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乐平人口84万,耕地5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5.6万亩,近三年来8项省农业地方标准,仅蔬菜就有36个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证,认证农产品覆盖率居江西省前列,在该省自2006年以来开展的11次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中,基地农产品合格率均为99.86%。乐平市花猪原种场正申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为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步伐,该市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把农业标准化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每年都将农业标准化列为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整合资金2.176亿元用于推进蔬菜标准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2007年以来,该市制定了20多项农业生产技术地方标准,莴笋、地瓜、小黄瓜等6项生产技术规程被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地方标准发布,10余项无公害技术标准被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市地方标准发布。投资460万元兴建了占地482平方米的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添置了 69台(套)仪器设备,每年检测蔬菜、粮食等农产品质量样品2万批次,检测农业投入品2000批次,农业生态环境监测500批次。
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该市加大标准化基地的示范、引导和推介力度,每年评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并积极向上级部门推荐,12.8万亩蔬菜基地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基地,4个基地被命名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16个基地被确定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39家生产企业产品通过“三品”认证,这些标准化示范基地撑起了乐平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局,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截至2008年底,该市农业产值突破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70元,其中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6万亩,年产值8.5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62.3%,连续八年超过粮食产值,蔬菜产业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产业跃居为全市农业领航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台柱子”。同样通过组建10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还培植了2万亩优质茶叶、5000亩龙虾、1万亩紫薯、3万箱蜜蜂和金园牧业5万头GAP生猪等地方特色产业,推动了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带动着农业品牌崛起。该市先后有6种农产品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农产品,“绿乐”、“金鹄”等5个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同时农产品认证步伐不断加快,无公害、绿色等品牌农产品得到空前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8个,绿色食品5个,仅蔬菜一项,全市有9个基地通过绿色产地环境认证,42个无公害蔬菜产品、3个绿色产品和1个优质农产品得到农业部和省农业厅认定,基地面积达23.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8%。同时,农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95%,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农民增收。
随着品牌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该市农业生产也因此步入了“快车道”,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土地流转,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大户、蔬菜大户、林果大户等,这些种植专业户已成为标准化生产标杆,推动着乐平现代农业疾驶。目前,该市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已建设4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形成设施一流、技术领先、产业先进、管理高效、生产规范的产业集聚区,引领着乐平农业标准化向更高层次迈进。(景德镇市农业局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