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雷州】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农业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09-12-21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08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4685元,增长8%。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促进农民增收

  我市在强农惠农资金发放使用工作中,加强领导,严格发放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全面推行“一卡通”发放方式。2008年,我市共兑现农资、良种、安居工程、柴油、能繁母猪、农机具等各种补贴1.22亿元。其中,农资综合直补资金4564万元;早造良种补贴面积381800亩,补贴户数122415户,发放资金381.8万元;农村安居工程已竣工验收4632户,拨付补助资金1931万元;国家下达我市渔用柴油补贴总资金7200万元,补贴对象船2822艘总功率76707.3千瓦;核实能繁母猪33181头,发放补贴331.81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613.5万元,新增农机总功率1.2万瓦。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发展农业机械化。我市积极推广试验水稻机械化插秧、免耕抛秧栽培、长效施肥法、“三控”施肥法、配方施肥法、水果套袋、蔗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无公害种养、小区标准化养殖、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等先进技术。目前全市实施试验、示范项目50个,推广先进适用和高新技术36项,推广水稻亩产600公斤栽培模式1.2万亩,甘蔗亩产12吨高产栽培模式2.6万亩。全市农业主力机械达15000多台(辆),全市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4%,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近两年,在省、湛江市的支持下,我市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化示范点建设、基本农田整治步伐加快,建设标准农田面积21800亩、整治农田面积5800亩,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化示范点面积2000亩。

  加快土地流转   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  

  我市积极引导农民向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生产经营。龙门镇将集体用地九斗洋820亩高旱田成功流转给恒福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发展甘蔗种植业,农民的年纯收入由270元/亩增加到520元/亩。昔日的“高旱田”变成了今日的“长金田”,广东伊齐爽食品实业公司在调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采取“公司+农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建立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以土地入股,合股种植菠萝,收益分红,打造出一条土地流转新路子——伊齐爽模式。目前,调风镇农户已向该企业流转土地面积1万多亩。据统计,全市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11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6.9%;土地流转面积25.09万亩,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我市列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计划项目11宗。到目前止,龙门、土乐、余庆桥、田西、大湾、恭坑、滨洋等7宗水库建设工程和南渡河海堤、企水堵海等2宗海堤主要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城市防洪工程主要项目完成40%;南渡河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正进入施工招投标阶段,工程建设完成后,新增灌溉面积3.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7.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7万亩;捍卫耕地面积28万亩,鱼虾塘3.6万亩。

  ——加快实施机电排灌工程。我市列入省人大议案机电排灌工程计划有102宗,总装机4618.5千瓦。通过实施机电排灌工程,有效保障31.145万亩耕地用水,受益人口达24万人;恢复农田灌溉面积24.832万亩,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313万亩,有效消除了电灌站安全隐患,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人水和谐,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