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新型农业 打开增收多扇窗

发布时间:2009-12-21

    沧州1200万亩耕地中,有800万亩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状态。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不妨在四种类型的农业中进行一下探索。

    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城郊型农业

    我市近临京津,两大城市加上流动人口近3000万人,具有非常大的消费市场。从京津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看,他们需要的是小宗作物杂粮、肉、蛋、奶等。如果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城郊型农业,建成谷子、绿豆、高粱等杂粮生产基地,西瓜、优质果菜生产基地,优质禽蛋、瘦肉生产基地。靠优质、靠规模、靠区位优势,在京津市场争夺一席之地,把农业发展起来,也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在这方面,有的已形成产业,有的正在开发,有的正在进行探索。

    在河间市留古寺镇闫村,有一个大型柴鸡养殖场,负责人曹双仓从2006年开始对鲜鸡蛋进行腌制,大缸内放入食盐及相关佐料,腌制2个月左右,然后再放入小坛中。成品清儿白、黄儿红,口感匀细,随咸度增加,有油滴形成,有鲜鸡蛋特有的清香。在销售上,他采取小包装的形式,每箱60个,并在河间市区建立销售门市部。柴鸡蛋作为礼品销售到京津及周边城市,价格也一路上升,从当初的每箱36元上升到70元。咸鸡蛋每坛也由10多元上涨到35元,每年销售1万多箱。

    每年节日期间,青县礼品菜销售异常火爆。每箱重量在7公斤左右,价格在70至120元,销往天津、北京及周边地区,部分礼品菜实现了周年上市。据了解,每年销售10万箱以上,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民种植野生菜,加工后进行小包装,供应宾馆,这些野生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得到人们的喜欢。这些野生菜籽榨成油,能降低血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生态型农业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共同要求。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升级和衔接等,绝对不能“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综合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体系、生态技术体系、经济技术体系、社会科技体系和知识培训体系。

    发展生态型农业要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号召农民种地搞成本核算,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实现增产增效。对于一些病虫害,可采取生物农药或生态措施。比如,采取棉花间作葱蒜,可防治蚜虫、立枯病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有效防治蝗虫,我市在化学防治的同时,对发生较轻不足以造成危害的蝗区,引导农民种植不宜蝗虫生存的棉花、苜蓿等双子叶植物,进行生态控制。每年在棉花播种季节,黄骅、海兴、南大港、中捷的农民克服困难,采取抢墒、造墒等措施种植棉花。另外,我市还进行香花槐的示范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做到改善蝗区的生态条件,压缩蝗虫适生环境,推进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沧州连续多年干旱,农业发展还要在“旱”字上找出路。近几年已取得成效的技术措施,有小麦地膜覆盖、穴播、侧播技术、沟播技术等。还有日本酵素菌发酵秸秆还田技术,这一技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蓄保水能力。同时,引进粮棉油瓜菜本身节水的品种。适当调减耗水大、成本高、效益低的种植面积,增加节水、抗碱、抗旱的作物。经过几年的试验,我市已在棉花、谷子、苜蓿、高粱、甘薯等品种上取得一定的效果。这些品种应大力发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挖掘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型农业

    沧州盐碱地面积大,这些农田发展粮棉油产量低,收入少。一味发展传统产业,就会走进死胡同。如果从本地的优势着眼,从特色上求发展,农民增收的路子就宽些。

    在盐碱地开发适应性很强的苜蓿就是一例。市农科院副院长阎旭东说,紫花苜蓿不但是优质的饲草,还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因其耐贫瘠、耐干旱、耐盐碱,地面覆盖率高、固氮、根系入土深,被认为是非常好的生态建设植物,大量种植苜蓿,可改造中、低产田,对降低风蚀,防止荒漠化蔓延,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市就引导农民种植苜蓿。2003年,沧州苜蓿种植出现一个高峰,面积达到75万亩。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运行中出现许多问题,尤其近年来收购市场混乱,龙头企业亏损严重,种植面积急速下滑,又陷入了从“大起”到“大落”的怪圈。经过几年的复苏,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量一般可达28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苜蓿生产基地之一。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亩收入五六百元以上,好的达到千元。

    随着技术的提高,昔日让人头痛的盐碱地,也成为农民增收的希望田野。黄骅市利用苦咸水成功种植食用菌,亩收入达到万元。海兴县利用盐碱地种植抗盐碱的蓖麻也取得很好的效益,一般亩产200至250公斤,每公斤2元多,经济效益也较好。还有大棚苜蓿、大棚香椿及一些大棚特菜都取得良好效益。

    市场的调整就是一切围绕市场,加强对市场的把握,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肃宁农民种植棒药同样实现增收。棒药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块根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入药用途广泛,深受消费者欢迎。棒药与农作物相比,管理措施简单,除种植、收获需要挖沟外,施肥、浇水一次可完成。与棉花相比,可大大节省人力。棒药产量高,一般单根重0.25公斤左右,在土壤肥沃的情况下,单根重达3公斤左右,亩产3000公斤以上。目前,肃宁县已形成了以邵庄乡为主、遍布全县的一个产业,销往保定及山东、河南等地,亩效益3000元左右。

    着眼休闲消费,发展观光型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市从总体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受沧州旅游资源的影响,目前在全国叫得响的旅游项目只有吴桥杂技大世界一家。由于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相对稀少,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此相关联的休闲观光农业起步较晚。

    目前沧州境内比较有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主要有:青县司马庄和耿官屯的无公害特色蔬菜观光、采摘、品尝等项目;黄骅的古贡冬枣园;沧县崔尔庄金丝小枣观光园、纪晓岚文化园;任丘的特色养殖、种植及餐饮休闲服务(包括观赏、采摘、垂钓、骑马、打猎、投食等项目)等。

    据了解,青县城北植物园建设项目正在招商之中。这个项目包括亲水休闲区、主题广场、层林尽染区、本土花草区、温室热带植物区、四季区、梅兰竹菊区、特色植物园区、农场休闲区,形成具有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酒店、商务办公、餐饮服务等高级商务活动功能的“生态商务村”,供游人体验富有浓郁的乡土自然风味的休闲度假游,打造津南地区最具特色、最具实力的观光旅游度假基地。

    作为沧州而言,大力整合本地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系统综合深度开发,建起完善的餐厅、茶楼、游泳池、停车场、园林、度假小屋、珍稀动物养殖场、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农业观光采摘区、农产品加工区、娱乐休闲垂钓区等多功能综合服务休闲旅游度假区。同时,进行旅游形象设计和宣传推介,不断扩大沧州在外地的影响。到那时,农民也可以在旅游经济中分一杯羹。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