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甲流”马甲的疯狂农产品
八角从6元涨到28元,金银花价更是暴涨20倍,正当百分之九十的药材在制造价格神话的时候,“甲流”无形的手却伸向了农产品,大蒜和辣椒的价格应声而起,涨势比药材还要快,下一个发疯的是生姜还是白菜?是大米还是小麦?揭开“疯狂的八角”、“疯狂的大蒜”身上标记着“甲流”的马甲,原来里面还藏着一双博弈的手。
“带头大哥”轮流当
在昆明骏骐干菜批发市场经营干货的张东昌这几天不忙了,他店里还存着几十吨大蒜。虽然大蒜的价格已经回落了七、八角钱,而且前来询问的人少了,但他心里一点也没慌过。“做生意就像赌博,没有这个胆量也就不卖大蒜了。”他坦言,家家户户用于调味的大蒜,以前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今年摇身变成了“抢手货”,价格涨得很快,是他“做生意来第一次碰到”。经了解,批发市场里大蒜的批发价在每公斤7.3-7.8元,多数批发商表示,如果要几吨可以降价,要得少则没有什么讲价的余地。“你不是诚心要,我不想跟你谈。”张东昌很干脆回绝掉讨价还价的买主。“前两年,大蒜的批价只有2、3块钱(每公斤),今年到过10块钱。现在价格变动快,不急着卖,说不定过几天价格又涨上去了。”有张东昌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在零售市场上,大蒜价格依然在13元/公斤的高位,独蒜则到了18元/公斤,与11月份大蒜的疯狂价相比,只回落了2元左右。从今年5月开始,蒜价便一路向上,而11月则到了最高峰。近期就有“煤老板炒大蒜”等事件,大蒜成了硬通货,只涨不跌,收购价格一提再提。继大蒜开了先河之后,无数人看到了农产品炒作的巨大商机,辣椒成为新一个疯涨的农产品“带头大哥”。在云南,去年12月,辣椒批发价还在6-7块钱之间,然而今年同样的产品却比去年涨了10多块钱,价格一下到了20元左右。“现在的辣椒是一天一个价,邱北的收购价都到了18元左右了,辣椒价格还要涨下去。”骏骐干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辣椒经销商坚定看好。与此同时,省外的辣椒商贩都到云南屯货,“在丘北等辣椒产地,一下子多了很多生面孔 。”该经销商反映,很多人都直接到农户家里去收辣椒。
当市民还在为大蒜、辣椒等价格居高不下而惊叹时,与之“沾亲带故”的生姜也加入到涨价行列。东北、山东等地的生姜批发价格已经大幅上涨,有的地方价格涨幅翻番,昆明目前的批发价却变化不大,据昆明呈贡龙城农产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近一个月生姜的价格维持在3.5元附近,与河北、广州等地6、7块的价格相去甚远。众所周知,大蒜、辣椒、生姜价格的大幅上涨都是因坊间流传可防治甲流导致,目前传言又有升级版,广州、山东烟台等地冒出了洋葱可预防甲流的传闻,并造成洋葱价格出现上涨。
如此,不禁使大家想到了因“甲流”而身价倍增的八角、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实际上,傍“甲流”而涨价先行者是它们。
昔日“黄花”仍旧红
菊华药材批发市场昆明绿生药业公司总经理刘胜却很忙,他店里需要补给一些药材,尽管药材涨到现在这个份上,他还是要高价补一些货。“价格再高,也要买,我们做药材生意的只能高买高卖,反正有差价就行。”谈话间,还不时有人找他签单,“这个板蓝根、金银花的价格涨到了非典时期的价格,与当初不同是,现在药材的价格上涨持续时间长,是一天天慢慢涨起来的。”刘胜介绍,现在百分之九十的中药材都在涨价,“幅度很大,有的上涨30%,有的上涨50%,甚至100%、200%的在涨”现在商家都还在看涨,药材价格没有要跌的迹象。
其实,在大蒜卖出“猪肉价”之前,药材涨价已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今年以来甲流的肆虐,让市场中一向并不起眼的金银花摇身一变迅速成了中药市场上的“真金白银”,金银花卖出了“金银价”。据商家介绍,去年金银花批发价格不过20、30元/公斤,今年上半年一公斤金银花的价格也只有50元左右,目前,云南本土金银花价格已经飙升至220元一公斤,超越非典时期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价。国内一些城市金银花的价格已经接近了400元/公斤。难怪不少人戏称,今年拿炒股钱来炒金银花肯定是稳赚不赔。此外,在治流感配方中常出现的中药材,如板蓝根、连翘、夏枯草、大青叶等价格都在一路上涨。11月初,中药材市场板蓝根的价格已由原来的8元/公斤上涨到16元/公斤,上涨了1倍,而到12月14日,其一价格已经飙升至32元/公斤。中国药材市场网最新价格数据显示,在占国内药材交易八九成的亳州药材市场上,12月11日,金银花河南河北统货价格均达到了340元~360元/公斤左右,比本月初上涨了约60元/公斤。12月14日,板蓝根统货价格已经涨至30元/公斤,而一个月前的价格还在15~16元/公斤;大青叶的价格也达到了5~7元/公斤。
事实上,不止是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等和流感有关的药材搭乘上了“抗甲流”概念的涨价车,一些和流感并不搭边的中药材如三七、当归、黄连、虫草等价格也顺风一路上涨。我省三七价格比2008年上涨300%以上。去年11月价格为60元一公斤的三七,今年11月涨到了200元/公斤,剪口三七价格甚至一度涨到270元/公斤,创下历史高位。亳州药材市场上,三七受价涨过猛影响,12月初价格小幅滑落3元左右,目前市场无数头三七200元左右、80头三七220元左右、60头三七225元左右、120头三七215元左右。再有就是最早傍上“甲流”的八角,抗甲流特效药“达菲”其原料莽草酸75%是从八角中提炼,致使八角需求量大增。随之,八角身价猛涨,在云南,4月份八角为10元∕公斤,7月份涨为13元∕公斤,而最近卖到28元∕公斤,而据经销商反映,这几天的价格虽稍微回落了一些,但仍在高位运行。云南白药原生材事业部一负责人表示,现在约有90%的中药材价格上涨,最低涨幅也有10%,中药材价格还在高位运行。
可见,在以“甲流”为借口涨价风潮中,作为农副产品的药材打响了第一枪,在整体涨价到一定高度之后,一些象大蒜、辣椒等农产品逐渐加入到涨价阵营,市场无形之手在不断地挖掘着一个个暴利的机会。
炒作是不争的事实
“就像炒股票,或许涨上去,或许会崩盘,谁也无法预料。”面对暴涨的大蒜价格,张东昌坦言,在今年的市场情况下,做大蒜生意是有风险的,谁也无法预知市场的变数,只能边探风声边走路。“吃大蒜、辣椒可防‘甲流’,只是炒家放出来的风,咋个不说白菜也治流感?!”张东昌说,现在炒作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是干货,除价格上有空间外,还方便储藏,“不然烂在手上不就亏大了。”
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中药材,从他们涨价的脉络中都可以找到相同点,甲流概念的炒作则是最鲜明的体现。“达菲”原料莽草酸75%是从八角中提炼出来。而每提取一公斤莽草酸,需要八角330公斤左右,这对八角是实质性的支撑,世界上,除八角以外,其他如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的涨价,却停留在了概念上,与大蒜辣椒相比,它们至少还算有预防和医治流感的功能,坊间传言,大蒜是美国医学专家公开推荐的9种抗甲流食物中首推的“消毒蔬菜”,辣椒则以富含抗流感的维生素而备受关注。言之凿凿,而许多专家出来辟谣,指出大蒜和辣椒预防甲流并没有科学依据。即便如此,大蒜和辣椒的价格依然坚挺。作为一种食材,大蒜和辣椒在普通家庭中的使用量并不多,多数大蒜和辣椒零售商贩也表示,大蒜和辣椒预防甲流传开之后,销量并没有明显出现大幅增长。
减产是炒家的另一个借口,八角、金银花、大蒜都因主产区大量减产,刚好赶上需求有所增加,供需出现断档形成了涨价。“中药材价格有一个周期性,两三年跌,两三年涨,在药材涨价时跟风猛种,导致产量增多价格下降,在药材下跌时减产,导致供应减少,价格上升,这已经形成一种惯性。”刘胜说,农产品与药材一样都有大小年之分。不过,辣椒却不然,据丘北县农业局辣椒研究所所长王跃祥介绍,今年减产的地区只是外省少部分地区,丘北今年辣椒的产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增产了,去年每亩产辣椒100公斤,而今年每亩则达到125公斤。可见,减产并非是涨价通行证。
大户的炒作在其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中药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资源比较好控制。例如川穹,就适合生产在四川,一个地方生产却全国都在用,在价格上很容易控制。”刘胜介绍,之前有过一老板携巨资把农户手中的药材全部收起来,屯着一直不发货,价格自然就涨起来。投机者的倒卖行为对此次农产品价格猛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一直在向中国一些最大的批发商了解情况,他表示,在国内大量游资的推动下,投机者已进入这个相对较小的市场,操纵起了价格。娄刚认为,投机者所做的就是设法掌握尽可能多的大蒜,然后哄抬价格。把大蒜从一座仓库转移到另一座仓库,就可以赚上几百万美元。投机者的行为不断拉升这人们对价格的预期。
甲流背后是通胀
“价格的上涨还要持续一年左右,而且现在大部分药材的价格才刚刚上涨,炒家的炒作也才开始。”刘胜估计,等农民都开始大面积增加种植,直到产新,价格才可能会回归。“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庄吃小庄,没人知道大庄家会什么时候放盘,也无法预测价格会不会崩盘。”张东昌表示,做生意就是这样,只能跟随价格变动的方向而行动,有时候需要胆量。同在骏骐干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辣椒批发商也认为,辣椒价格还要涨,自己也存着几吨辣椒待价而沽。
事实上,不仅是大蒜、辣椒,整个农产品的价格都逐渐在上涨。12月8日,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2月7日至13日全国商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小幅上涨,连涨五周,涨幅趋缓。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0.7%,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57种主要商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38种,占66.7%;持平的有7种,占12.3%;下降的有12种,占21%。云南11月CPI一如既往地上涨,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1.3%,前11个月同比累计上涨0.2%,除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其余都呈上涨状态,居住上涨1.4%,食品类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5%。根据昆明市商务局的市场监测数据,11月以来,昆明市11大类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呈上涨状态。难道传说中的“通货膨胀”又回来了?
“食品和衣着在CPI中所占权重合计达到42.6%,农产品价格的整体走势对于通胀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长城证券农业分析师王萍指出,结合国际走势、供需形势,以及我国政府的价格管制能力,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已经确立。招商证券农业分析师朱卫华也指出,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将引发国内CPI上涨及农产品的行情。在通胀背景下,供需面产生变化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最快,幅度也最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物价上涨的三方面压力:一是输入性通胀;二是在部分领域、部分产业,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极少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了国内物价的波动,这种现象未来还有可能发生;三是货币供应的影响。年内货币供应量的猛增,也会对物价上涨产生压力。
现在大家真的担心,属于原材料的农产品涨价,会不会带来餐饮业、服务业的涨价?而这些行业产品的涨价,又会带动更多的产品涨价?从而发生全面的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本报记者 王斌 曹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