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抢滩中国中部传统农业喜忧参半
新华网合肥12月26日电(记者朱青 杨玉华 熊润频)随着一系列国家和地方农业产业交易会在安徽召开,境内外大量资金在安徽签下了农业合作“大单”。从过去不被看好的产业到中外资本竞相抢滩,有专家指出,农业产业外资涌动,预示着传统农业迎来发展春天,而机遇面前,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多重风险与挑战也摆在了面前。
风险高、利润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的“标签”。跟工业、第三产业的投资迅猛增长相比,农业对于资本的吸引力长期以来相对较弱。
作为中部传统农区的代表,安徽农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境内外资本的青睐。在11月安徽省首次携手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安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安徽省推出了总投资达335亿元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其中,加拿大GLG集团将投资15亿元在凤阳县小岗村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益海嘉里集团则将与安徽农业领域龙头企业之一的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粮油精深加工项目;泰国正大集团投资总额达20亿元的百万头生猪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菲律宾威廉集团投资的威廉食品深加工项目等。
据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介绍,安徽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除了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在全国居于前列,茶叶、蚕茧、瓜果、中药材、竹木等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均占优势。近年来,安徽省还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企业投资兴业,同时还吸引了一批如英国联合利华、加拿大GLG等国外知名企业。
而安徽仅仅是境内外资本在中国传统农区“掘金”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随着2008年开始的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外资已经开始悄然进军中国农产品众多领域。以益海嘉里为例,该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多个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而一些原本与农业无关的跨国公司如高盛也开始在国内收购养猪企业,美国先锋公司也在大力拓展中国玉米种子市场。
据了解,境内外资本积极进入传统农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看中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对发展农业前景看好;传统农区正面临着现代农业转型,也谋求吸引多元化投资进入发展农业产业化。
“一些公司做的是现代种植,我们做的是现代养殖,都是用工业化模式提高中国农业。”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谢毅表示,中国要发展农业,还是要走现代农业之路。
谢毅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现代农业做得还不够,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来共同发展。他说:“就农业项目本身来说,风险高、利润低,作为企业,投资的时候找利润高、风险低的进入是正常的。关键要把农业项目的这种投入产出关系转换过来,使得利润和风险合理,这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进行鼓励,比如建立各种保障措施、提高农产品价格等,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也让企业更放心投入更高的资本。”
境内外资本投资农业,除了为传统农业带来发展机遇外,也带来了挑战。在境内外资本进入农业过程中,外资抢滩、布局中国的粮食、农产品行业,无疑令人瞩目。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对农业相对开放的政策,也是促使外资进入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相比对外资进入保持高度警惕的能源、金融、矿产等行业,中国的农业并购对外资基本没有限制,而WT0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也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条件。此外,在国际粮价上涨背景下,中国粮价处于“洼地”,国际热钱的投资冲动也刺激了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
但也有人担心,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会否影响中国农产品安全。一位油脂加工企业负责人认为,外资进入农产品领域是把双刃剑,短期可能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提高农业效益,但从长期看,也存在被外资控制农产品资源和市场定价权的风险。
对此,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机制,加强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的管理。而在年初,中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也曾表示,农业引进外资必须坚持服务和服从于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