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永清“四位一体”打造现代农业致富快车

发布时间:2010-01-05

  近年来,河北省永清县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依托京津大市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测土施肥及良种良法繁育,“四位一体”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实现快速转变,农民在昔日的黄土地上种出了“金元宝”。2009年,该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300元,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温室大棚生金
  隆冬时节,寒气笼罩北方大地,但在“京南棚菜第一村”永清县龙虎庄乡瓦屋辛庄村的温室大棚里却依旧温暖如春:绿油油的黄瓜顶花带刺、红艳艳的西红柿上挂着亮晶晶的水珠。村支书贾福学笑着说,依靠建设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错季节蔬菜,瓦屋辛庄率先走上了致富路。眼下,全村日光温室大棚已经发展到1400多个,户均2.9个,每天有近200吨绿色蔬菜供应京津市场,棚均效益一年少说也得净赚个两三万元,比传统蔬菜种植效益要高4倍多。
  永清县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突破口,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在该县得到迅猛发展。通过连续多年实施“百日万棚工程”及财政补贴,目前,全县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就达10万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28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140万吨,产值11.5亿元。该县先后被确定为“环首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中心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联系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节水灌溉省钱
  “如果用以前大水漫灌的方式浇地,到现在得浇水6-8次,用了滴灌后,只浇4次水,每次10来立方,4次水量才相当于过去的一次。而使用水溶性滴灌肥,每次只要10-12斤,原来一次就得百八十斤。”马庆华告诉笔者。
  马庆华是永清县大青垡村菜农,2009年他建了一亩“廊坊40型日光温室”,种植的是黄瓜,棚内采用了“膜下滴灌”系统。紧挨着蔬菜的根部,一根根塑料软管上布满小孔,晶莹的水珠源源不断地滴到蔬菜的根茎上,肥料和药物溶于水源通过软管滴灌,阀门装置可自由调节控制滴灌流量。
  马庆华说:“大水漫灌时,棚里湿度大,病虫害也多,那时一个棚一年最多挣1万多块,现在滴灌后能净赚3万块钱。”
  如今,通过广泛宣传,政策支持,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在永清棚菜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而且还推广到了林果种植和大田灌溉,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30.9万亩。据该县农业部门测算,采用节水灌溉每年可使全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近20%,节约近千万元资金。
  测土施肥增效
  去年11月份,永清8万亩胡萝卜喜获丰收。一般优等品级胡萝卜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元左右,可永清县东辛溜村的胡萝卜却卖到了每公斤1.2元以上,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我们村种的胡萝卜采用了测土施肥技术,长得个头儿大、色泽艳、口感脆、没空心,这才卖了个好价钱!”该村种植户刘海山高兴地说。
  测土配方施肥划算不划算?刘海山给我们算了一笔账:2009年,他种了2亩胡萝卜,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每亩投资了225元,比以往施用了二铵、磷肥和干鸡粪,每亩少投资了125元。胡萝卜收获后他又做了一下比较:施用配方肥的胡萝卜个体平均重4两,亩产达到了7000斤,比以往增产了1000多斤。
  为了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去年,永清县共编写、印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识问答宣传册12000份,印发宣传材料2万份,召开现场会6次,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农民12000余人次。该县农业部门开通了测土配方技术热线,建立了由农业专家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兼职服务队伍,随时为农民提供服务。2009年以来,该县已为种植户检测土样6000多份,全县15万亩土地吃上了“营养套餐”,仅此一项就可节本增效3800多万元。
  不仅如此,永清县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畜禽品种改良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技能,每年完成农业科技培训3万多人次。2009年,永清县已引进玉米、小麦、棉花、蔬菜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示范推广78个,引进、推广立体种植、良种应用等实用技术65项。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有机质无土栽培、农村新型沼气等一批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全县新技术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