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粮食网手机版

投资额度大 安排项目多 建设速度快 沁阳十五次捧得省“红旗渠

发布时间:2010-01-09

  本报讯(记者董柏生)日前,在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暨“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表彰会上,沁阳市再次夺得“红旗渠精神杯”。这是该市自1994年以来连续15年蝉联省农业战线最高奖。

  “15年夺杯,是一种奋斗精神的传承,是一种为民职责的体现。夺杯不是目的,造福百姓,才是夺杯的精神所在。” 在沁阳市采访,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沁阳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之一,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市先后投入节水灌溉专项资金1.2亿元,并依托国家节水项目,累计兴修硬化节水渠道1050公里,埋设地埋管道820公里,新打、配套机井5716眼,农田旱涝保收面积由26.4万亩增加到33.8万亩,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建管新格局。仅去年一年,该市就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9195万元,清淤疏浚和改造利涝河道200公里,发展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圆满完成了33项省、市安排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

  兴修水利需要大量资金,围绕“资本活市”战略,该市本着“依托资源优势,发挥导向作用,建立融资平台,扩大水业市场,实现互利多赢”的工作思路,组建了注册资金达1.6亿元的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水利资产为投融资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水利自主化建设融资难等问题。一年来,该市共争取抗旱排涝、小流域坝系、饮水安全、小水电代燃料、灌区节水配套等水利项目26个,引进资金3329.38万元。

  为了解决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2005年以来,该市先后利用9批国家饮水安全项目,投入建设资金4400余万元,打配饮水深井115眼,解决了150个村13万余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09年年底,该市农村共有253个行政村28.2万人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农村自来水通水率达80%。 

  目前,该市水利设施完好率在98%以上,有效灌溉面积已达4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3%,地埋管道、微灌、防渗渠道等各种形式的节水工程覆盖面积达26万亩,年节水5000多万立方米,水利用率由50%提高到80%,全市亩均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5~20天缩短到5~7天,年节省灌溉投资850余万元。①5

 



分享到:
金谷粮食网 >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