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农民发明超大型涵管
发布时间:2010-01-23
河北衡水市桃城区农民张楸长,经过近十年的潜心钻研,成功研制出具有八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可用于大型水利工程的超大型预应力涵管,填补了国内空白。 现年50多岁的张楸长,是桃城区路家庄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自幼喜爱发明创造。多年来,只要让他看准的东西,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 在发明创造超大型预应力涵管的过程中,他先后多方求教专家,到河北、北京应急调水段等十几处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在中国建科院、清华大学等有关专家的支持下,依据南水北调工程的地质条件、工程要求,他改善完备了超大型预应力涵管的工艺设计,使其具备了现场施工的特点。 这种超大型预应力涵管共分9种结构、96个规格型号,最大管体内径可达16米。这种超大型预应力涵管,不仅具有抗压、抗震、抗位移、抗沉降、抗冲击、抗扭曲、抗变形的特殊功能,而且还具有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经广东东江引水和南水北调郑州穿黄工程使用证明,不仅可节约投资,提高工程建设水平,而且还可延长工程运行寿命等。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排灌机械研究所所长兰才有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兴农业水利工程时使用传统设计方案,既占地又费工耗财。现在将这种超大型预应力系列涵管应用于农业水利设施,在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还能提高自动监控水平、工程管理效益。 三十多年来,由于张楸长一直痴迷于发明创造,他先后发明了橡胶止水带、无砟轨道桥梁伸缩装置、超大型预应力涵管等三十余种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的新产品,他本人也成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河北省发明协会的理事。 |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索凤桥 编辑: 郭振环 |